森林的文化功能及其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和路线图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关于森林文化功能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关于森林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 第19-20页 |
| ·模糊评价理论的运用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森林的文化功能概论 | 第22-28页 |
| ·森林的功能 | 第22-24页 |
| ·森林文化功能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 ·森林文化功能的特征 | 第25-26页 |
| ·提升森林文化功能的重要作用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森林景观美学功能 | 第28-40页 |
| ·森林美学的由来和发展 | 第28-29页 |
| ·森林美的构成 | 第29-34页 |
| ·色彩美 | 第30-31页 |
| ·形态美 | 第31页 |
| ·森林的动物美 | 第31-32页 |
| ·声音美 | 第32-33页 |
| ·意韵美 | 第33-34页 |
| ·森林美的体验及情感激发 | 第34-37页 |
| ·森林的审美体验过程 | 第34-35页 |
| ·影响森林美主客观因素 | 第35-36页 |
| ·森林对人情感的激发 | 第36-37页 |
| ·森林美的创造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森林启迪认知功能 | 第40-51页 |
| ·森林与文学 | 第40-43页 |
| ·森林与国内文学 | 第40-42页 |
| ·森林与国外文学 | 第42-43页 |
| ·森林与科学教育 | 第43-47页 |
| ·科学探索的宝库 | 第43-44页 |
| ·生态教育的课堂 | 第44-46页 |
| ·森林科学教育功能的提升 | 第46-47页 |
| ·森林与宗教 | 第47-51页 |
| ·深山礼佛 | 第48-49页 |
| ·道法自然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森林历史地理功能 | 第51-58页 |
| ·古树名木 | 第51-53页 |
| ·古树 | 第51-52页 |
| ·名木 | 第52-53页 |
| ·具有历史文化纪念意义的树木 | 第53页 |
| ·中国园林的历史传承功能 | 第53-55页 |
|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 第53-54页 |
| ·园林自身的历史功能 | 第54-55页 |
| ·植物带分布指示作用 | 第55-56页 |
| ·乡土树种的地理功能 | 第56-58页 |
| ·以树命名的地理地区 | 第56-57页 |
| ·乡土树种的地理名片效应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森林身心保健功能 | 第58-66页 |
| ·森林与人体生理健康 | 第58-61页 |
| ·森林与人的心理健康 | 第61-63页 |
| ·森林与人体心境状态 | 第61-62页 |
| ·园艺活动对人体心理健康的疏导作用 | 第62页 |
| ·森林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 | 第62-63页 |
| ·森林保健的利用 | 第63-66页 |
| ·森林保健利用的发展 | 第63-64页 |
| ·发展森林保健功能的建议 | 第64-66页 |
| 第七章 森林品格塑造功能 | 第66-73页 |
| ·森林的品格寓意 | 第66-68页 |
| ·树木花草的品格寓意 | 第66-67页 |
| ·森林的整体品格寓意 | 第67-68页 |
| ·森林与民族习俗 | 第68-70页 |
| ·森林对民间习俗的影响 | 第68-69页 |
| ·森林对民族节庆的影响 | 第69-70页 |
| ·森林与民族性格 | 第70-73页 |
| ·图腾崇拜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 第71页 |
| ·民族文化对性格的影响 | 第71-73页 |
| 第八章 森林游憩宜居功能 | 第73-79页 |
| ·森林对游憩的影响 | 第73-75页 |
| ·森林旅游文化传统 | 第73页 |
| ·森林旅游的特征 | 第73-74页 |
| ·森林旅游前景 | 第74-75页 |
| ·森林对人居的影响 | 第75-79页 |
| ·森林与中国人居文化 | 第76页 |
| ·森林与现代城市 | 第76-77页 |
| ·中国城市森林建设中的建议 | 第77-79页 |
| 第九章 森林文化功能模糊综合评价 | 第79-94页 |
| ·森林文化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80-83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80-8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81-83页 |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83-87页 |
| ·指标量化评判 | 第87-92页 |
| ·指标量化的原则 | 第87-88页 |
| ·指标评价等级集 | 第88-92页 |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92-94页 |
| 第十章 北京植物园文化功能评价 | 第94-103页 |
| ·北京植物园简介 | 第94-95页 |
| ·指标计算与分析 | 第95-97页 |
| ·模糊综合计算和评价 | 第97-99页 |
| ·案例结果分析 | 第99-103页 |
| 第十一章 结论和讨论 | 第103-107页 |
| ·结论 | 第103-104页 |
| ·建议 | 第104-106页 |
| ·讨论 | 第106-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2页 |
| 附录 | 第112-118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18-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0页 |
| 详细中文摘要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