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8页 |
·固体废物概况 | 第13-16页 |
·固体废物的污染现状 | 第13页 |
·固体废物分类及其来源 | 第13-14页 |
·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危害 | 第14-15页 |
·固体废物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标准 | 第15-16页 |
·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研究 | 第16-18页 |
·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元素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锌形态分析意义 | 第18页 |
·镉形态分析意义 | 第18-19页 |
·铬形态分析意义 | 第19-20页 |
·重金属铬的毒性 | 第19页 |
·固体废物中重金属有效态 | 第19-20页 |
·浊点萃取技术 | 第20-21页 |
·浊点萃取技术概述 | 第20-21页 |
·浊点萃取技术在金属离子分离富集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2 无配体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水溶态和酸溶态锌 | 第28-39页 |
·前言 | 第28-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30页 |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溶液酸度及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第30-32页 |
·OP用量的选择 | 第32页 |
·平衡时间和温度的选择 | 第32-34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34页 |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第34-35页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3 用三元络合物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镉 | 第39-49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1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溶液酸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第42-43页 |
·茜素黄R用量的选择 | 第43-44页 |
·邻菲罗啉的用量 | 第44-45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5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45-46页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4 解毒后的铬渣中六价铬的浸取方法研究 | 第49-56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0页 |
·供试铬渣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50页 |
·国家标准中解毒后铬渣样品中六价铬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提取剂浸提解毒后铬渣中六价铬方法和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浸取剂的选择 | 第51页 |
·浸取剂Na_3PO_4浓度的选择 | 第51-52页 |
·浸取时间的选择 | 第52页 |
·搅拌后放置时间的影响 | 第52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52-53页 |
·解毒后铬渣样品中六价铬含量及回收率测定 | 第53页 |
·对比性实验:比较本方法与国家标准浸取六价铬的方法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总论文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