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芦荟植物简介 | 第11-14页 |
·芦荟的分类 | 第11-12页 |
·芦荟的形态结构 | 第12页 |
·芦荟叶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芦荟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芦荟活性成分 | 第16-26页 |
·芦荟活性成分介绍 | 第16-19页 |
·芦荟活性成分作用及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芦荟活性成分的分离 | 第22-2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芦荟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7-32页 |
·前言 | 第27页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27-28页 |
·仪器 | 第27-28页 |
·试剂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制备样品液 | 第28页 |
·制备对照品标准溶液 | 第28页 |
·1,8-二羟基蒽醌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波长测定 | 第28页 |
·绘制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29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29页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最大吸收波长 | 第29-30页 |
·标准曲线 | 第30页 |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30页 |
·重现性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芦荟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32-42页 |
·前言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试验主要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2-33页 |
·萃取试剂的优选 | 第33页 |
·传统完全溶剂萃取法试验 | 第33-34页 |
·超声辅助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萃取试剂的优选 | 第34-35页 |
·传统完全溶剂萃取法试验 | 第35-39页 |
·超声辅助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传统提取与超声辅助提取两种工艺的芦荟活性成分抑菌性研究 | 第42-47页 |
·前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主要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抑菌试验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论文的创新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