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7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2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20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4-15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5页 |
·生化标记 | 第15页 |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 | 第16-18页 |
·ISSR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ISSR分子标记在植物分类、进化和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 第17页 |
·ISSR分子标记在遗传作图以及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核糖体DNA标记(Ribosomal DNA,r DNA) | 第18-19页 |
·叶绿体DNA标记(Chloroplast DNA,cp DNA) | 第19-20页 |
·蒙古扁桃的研究概况 | 第20-25页 |
·蒙古扁桃的地理分布 | 第20-21页 |
·蒙古扁桃的植物学特征 | 第21页 |
·蒙古扁桃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 第21-22页 |
·蒙古扁桃的生殖生物学特性 | 第22-23页 |
·蒙古扁桃的组织培养 | 第23页 |
·蒙古扁桃生理及抗病性研究 | 第23-24页 |
·蒙古扁桃在畜牧业中的利用价值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样地确定 | 第27-28页 |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 第28-31页 |
·贺兰山岩画风景区 | 第29页 |
·乌海千里沟 | 第29页 |
·东升庙那仁乌拉 | 第29-30页 |
·包头萨拉齐九峰山 | 第30页 |
·呼和浩特市五一水库 | 第30-31页 |
·阿拉善巴彦诺日公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6页 |
·材料采集 | 第31页 |
·蒙古扁桃总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DNA纯度及浓度检测 | 第32页 |
·ISSR-PCR反应 | 第32-33页 |
·引物的筛选与PCR扩增 | 第33页 |
·株高、冠幅、叶片大小及种群间空间距离的测量 | 第33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34页 |
·核糖体ITS和trnL-F片段的扩增和测序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蒙古扁桃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 第36-46页 |
·对74条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36-37页 |
·ISSR-PCR检测结果 | 第37页 |
·不同ISSR引物在各蒙古扁桃种群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37-38页 |
·蒙古扁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38-39页 |
·蒙古扁桃种群的遗传结构 | 第39-40页 |
·蒙古扁桃种群的遗传距离 | 第40-41页 |
·不同种群的60个蒙古扁桃株系的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研究区种群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蒙古扁桃系统地位的研究 | 第46-52页 |
·蒙古扁桃系统地位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r DNA ITS和trnL-F序列分析 | 第47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7-50页 |
·基于r DNA ITS序列蒙古扁桃的系统重建 | 第47-49页 |
·基于trnL-F序列蒙古扁桃的系统重建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2-54页 |
·蒙古扁桃的遗传多样性 | 第52页 |
·蒙古扁桃的系统地位 | 第52-53页 |
·蒙古扁桃的保护 | 第53-54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图版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