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 ·汞的危害、来源和防治措施 | 第12-15页 |
| ·汞的危害 | 第12页 |
| ·汞的来源 | 第12-14页 |
| ·汞的污染防治措施 | 第14-15页 |
| ·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31页 |
| ·燃烧前脱汞 | 第15页 |
| ·燃烧中脱汞 | 第15-16页 |
| ·燃烧后脱汞 | 第16-24页 |
| ·气态零价汞的氧化技术 | 第24-31页 |
| ·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33-41页 |
| ·装置和方法 | 第33-37页 |
|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 ·汞浓度的检测 | 第34-36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 ·催化剂的吸附性能评价 | 第37页 |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37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38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钛基催化剂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 第41-52页 |
| ·钛基催化剂的筛选 | 第42-44页 |
| ·实验条件对RU/TIO_2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4-51页 |
| ·催化剂载体的影响 | 第44-45页 |
| ·Ru 负载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HCl 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SO_2 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空速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RU/ TIO_2 催化剂的表征及相关机制探讨 | 第52-62页 |
| ·RU/TIO_2 催化剂的机理分析 | 第52-58页 |
| ·热分析 | 第52-53页 |
| ·XRD 分析 | 第53-54页 |
| ·XPS 分析 | 第54-56页 |
| ·TEM 分析 | 第56-58页 |
| ·RUO_X 转化汞的机制探讨 | 第58-61页 |
| ·Deacon 反应 | 第58-59页 |
| ·转化机制探讨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改性SCR 催化剂的初步研究 | 第62-72页 |
| ·掺杂元素对SCR 除汞能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 ·MO-MN/SCR 催化剂的性能 | 第63-65页 |
| ·Mo-Mn/SCR 催化剂的高温性能 | 第64页 |
| ·Mo-Mn/SCR 催化剂的低温性能 | 第64-65页 |
| ·RU/SCR 催化剂的性能 | 第65-69页 |
| ·Ru/SCR 催化剂的零价汞催化氧化效率 | 第66-67页 |
| ·Ru 的负载量对SCR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 ·HCl 浓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 ·改性对SCR 脱硝过程的影响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2-75页 |
| ·研究总结 | 第72-74页 |
|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