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基本概念界定第9-12页
  1、区域第9-10页
  2、区域教育第10页
  3、高等教育第10页
  4、发展与协调发展第10-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第13-21页
 一、相关理论概述第13-15页
  1、三螺旋理论第13页
  2、区域竞争力理论第13页
  3、非均衡增长理论第13-14页
  4、第三职能理论第14-15页
  5、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第15页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3、实证研究现状第18-19页
 三、对现有研究的思考第19-21页
  1、忽视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影响第19-20页
  2、缺乏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比较分析第20页
  3、缺乏促进高等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第20-21页
第三章 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关系研究第21-35页
 一、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第21-25页
  1、知识经济的影响第21-22页
  2、中国经济、科技和人力资源水平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第22-23页
  3、中央、地方政府和区域各部门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第23-25页
 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非均衡分析第25-29页
  1、普通高校的区域分布第25页
  2、各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两级分化第25-27页
  3、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人口的协同度高于中西部地区第27-29页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分析第29-35页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第29-31页
  2、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区域分布第31-32页
  3、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非均衡分析第32-35页
第四章 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第35-49页
 一、因子分析模型简介第35-37页
  1、因子分析的主要作用第35页
  2、因子分析的模型第35-36页
  3、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第36-37页
 二、变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40页
  1、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37-38页
  2、指标选择与设置的基本要求第38页
  3、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指标选取第38-40页
 三、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第40-49页
  1、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指标的因子分析第40-43页
  2、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因子分析第43-45页
  3、区域社会发展指标的因子分析第45-47页
  4、区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第47-49页
第五章 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第49-59页
 一、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问题研究第49-54页
  1、高等教育与经济相互支持力度不够第49-52页
  2、高校与企业、政府合作机制不畅第52页
  3、管理和评估监控机构不完善第52-53页
  4、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第53-54页
 二、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第54-59页
  1、组织创新第54-55页
  2、机制创新第55-57页
  3、制度创新第57-59页
结束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表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65-66页
后记第66-67页
详细摘要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IS理论视角下学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基于P市A中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