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本文中涉及到的配体的结构式 | 第9-10页 |
本文中合成的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式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5页 |
·配位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功能发光材料 | 第14页 |
·Cu(Ⅰ)配合物 | 第14-25页 |
·Cu(Ⅰ)配合物的结构 | 第15-22页 |
·单核配合物 | 第15-17页 |
·双核配合物 | 第17-18页 |
·三核配合物 | 第18-19页 |
·四核配合物 | 第19-21页 |
·多核配合物 | 第21-22页 |
·聚合物的结构 | 第22-25页 |
·一维聚合物 | 第23-24页 |
·二维聚合物 | 第24页 |
·三维聚合物 | 第24-25页 |
·光致发光和激发态的辐射跃迁 | 第25-33页 |
·光致发光相关的几个概念 | 第25-28页 |
·基态和激发态 | 第25-26页 |
·基态和激发态的概念 | 第25-26页 |
·激发态的产生所遵循的选择定则 | 第26页 |
·分子的去活化 | 第26-28页 |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28-29页 |
·荧光激发光谱 | 第28页 |
·荧光发射光谱 | 第28-29页 |
·金属配合物发光 | 第29-30页 |
·影响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的因素 | 第30-32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31页 |
·散射光和拉曼光的影响 | 第31-32页 |
·Cu(Ⅰ)配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 | 第32-33页 |
·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 | 第32页 |
·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 | 第32页 |
·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 | 第32页 |
·配体内部的电荷转移 | 第32页 |
·配合物到溶剂的电荷跃迁 | 第32-33页 |
·以金属离子为中心的电荷转移 | 第33页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33-35页 |
第二章 联吡啶型Cu(Ⅰ)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43页 |
·试验部分 | 第35-3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Cu(Ⅰ)配合物的合成 | 第36-38页 |
·[Cu(4,4'-bt-2,2'-bpy)(PCy_3)_2](BF_4)(1) | 第36页 |
·[Cu_2(2,2'-bpy)_2(PCy_3)_2(μ-bpe)](BF_4)_2(2) | 第36页 |
·[Cu_2(2,2'-bpy)_2(PCy_3)_2(4,4'-bpy)](BF_4)_2(3) | 第36-37页 |
·[Cu_2(1,10-phen)_2(PCy_3)_2(μ-bpe)](BF_4)_2(4) | 第37页 |
·[Cu_2(PCy_3)_4(4,4'-bpy)](BF_4)_2(5) | 第37页 |
·[Cu_2(μ-Ⅰ)_2(PCy_3)_2(μ-bpe)]_n(6) | 第37-38页 |
·{[Cu_2(CH_3CN)_2(PCy_3)_2(4,4'-bpy)_2](BF_4)_2}_n(7) | 第38页 |
·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 第38-42页 |
·[Cu(4,4'-bt-2,2'-bpy)(PCy_3)_2](BF_4)(1) | 第38-39页 |
·[Cu_2(2,2'-bpy)_2(PCy_3)_2(μ-bpe)](BF_4)_2(2) | 第39页 |
·[Cu_2(2,2'-bpy)_2(PCy_3)_2(4,4'-bpy)](BF_4)_2(3) | 第39-40页 |
·[Cu_2(1,10-phen)_2(PCy_3)_2(μ-bpe)](BF_4)_2(4) | 第40-41页 |
·[Cu_2(PCy_3)_4(4,4'-bpy)](BF_4)_2(5) | 第41页 |
·[Cu_2(μ-Ⅰ)_2(PCy_3)_2(μ-bpe)]_n(6)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联吡啶型Cu(Ⅰ)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43-68页 |
·仪器和方法 | 第43页 |
·晶体结构及相关晶体数据 | 第43-66页 |
·[Cu(4,4'-bt-2,2'-bpy)(PCy_3)_2](BF_4)(1) | 第43-46页 |
·[Cu_2(2,2'-bpy)_2(PCy_3)_2(μ-bpe)](BF_4)_2(2) | 第46-50页 |
·[Cu_2(2,2'-bpy)_2(PCy_3)_2(4,4'-bpy)](BF_4)_2(3) | 第50-53页 |
·[Cu_2(1,10-phen)_2(PCy_3)_2(μ-bpe)](BF_4)_2(4) | 第53-56页 |
·[Cu_2(PCy_3)_4(4,4'-bpy)](BF_4)_2(5) | 第56-58页 |
·[Cu_2(μ-Ⅰ)_2(PCy_3)_2(μ-bpe)]_n(6) | 第58-62页 |
·{[Cu_2(CH_3CN)_2(PCy_3)_2(4,4'-bpy)_2](BF_4)_2]_n(7) | 第62-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第四章 联吡啶型Cu(Ⅰ)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 第68-87页 |
·Cu(Ⅰ)配合物的UV-Vis光谱分析 | 第68-77页 |
·[Cu(4,4'-bt-2,2'-bpy)(PCy_3)_2](BF_4)(1) | 第70-71页 |
·[Cu_2(2,2'-bpy)_2(PCy_3)_2(μ-bpe)](BF_4)_2(2) | 第71-73页 |
·[Cu_2(2,2'-bpy)_2(PCy_3)_2(4,4'-bpy)](BF_4)_2(3) | 第73-74页 |
·[Cu_2(1,10-phen)_2(PCy_3)_2(μ-bpe)](BF_4)_2(4) | 第74-76页 |
·[Cu_2(PCy_3)_4(4,4'-bpy)](BF_4)_2(5) | 第76页 |
·[Cu_2(μ-Ⅰ)_2(PCy_3)2(μ-bpe)]_n(6) | 第76-77页 |
·荧光发射光谱 | 第77-84页 |
·小结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发表文章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