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传播的空间之维--以法院为对象的观察与诠释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24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0-15页 |
1. 哲学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 | 第10-12页 |
2. 仪式传播观的兴起 | 第12-13页 |
3. 法律传播研究、实践的固有思路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1. 空间理论基础研究 | 第15-18页 |
2. 法律空间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三) 研究问题、意义、方法和创新点 | 第19-24页 |
1. 研究问题 | 第19-2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4. 创新点 | 第23-24页 |
二、法律的空间生产 | 第24-42页 |
(一) 法院空间职能的多重性 | 第24-27页 |
(二) 罗马柱对法律阳性主义和宗教性的隐喻 | 第27-31页 |
(三) 台阶中的距离化策略 | 第31-34页 |
(四) 内部功能分区与司法的非人格化诉求 | 第34-37页 |
(五) 外部建筑群与权力配置的图谱 | 第37-40页 |
(六) 空间的复制与跨区域控制 | 第40-42页 |
三、法院空间的社会使用 | 第42-55页 |
(一) 空间使用的三种方式 | 第42-50页 |
1. 亲历法院 | 第43-45页 |
2. 法院的景观化 | 第45-47页 |
3. 媒体表征中的法院 | 第47-50页 |
(二) 空间的致效与失效 | 第50-55页 |
1. 空间的致效 | 第50-52页 |
2. 空间的失效 | 第52-55页 |
四、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