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PCI总线简介 | 第8-9页 |
·PCI总线的特点 | 第8-9页 |
·PCI总线的衍生 | 第9页 |
·PCI-PCI总线桥简介 | 第9-10页 |
·普通背卡模块 | 第10-11页 |
·PCI总线控制器的实现 | 第11-12页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PCI总线简介 | 第13-19页 |
·PCI总线信号定义 | 第13-14页 |
·信号驱动类型说明 | 第13-14页 |
·中央资源 | 第14-15页 |
·简介 | 第14-15页 |
·总线的仲裁 | 第15页 |
·PCI的配置空间及功能 | 第15-16页 |
·PCI总线配置空间的功能 | 第15-16页 |
·PCI配置空间的构成 | 第16页 |
·PCI总线的读写时序 | 第16-17页 |
·PCI总线的中断 | 第17-18页 |
·PCI中断的分配 | 第17-18页 |
·PCI中断的处理 | 第18页 |
·本章小节 | 第18-19页 |
第3章 CompactPCI总线及PCI-PCI桥简介 | 第19-25页 |
·CompactPCI总线 | 第19-21页 |
·协议简介及系统构成 | 第19-20页 |
·连接器及前后面板I/O | 第20-21页 |
·普通背卡与PMC卡规范 | 第21页 |
·PCI-PCI总线桥原理 | 第21-24页 |
·PCI总线系统的配置访问 | 第22-24页 |
·PCI-PCI桥的中断 | 第24页 |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第4章 CPCI及PCI总线扩展卡的原理设计 | 第25-40页 |
·芯片的选择 | 第25-26页 |
·PCI-PCI桥的分类 | 第25-26页 |
·21154 的主要特点 | 第26页 |
·CPCI扩展卡原理设计要点 | 第26-37页 |
·时钟电路的设计 | 第27-31页 |
·电源的设计 | 第31-32页 |
·一次侧64 位信号的设计 | 第32-33页 |
·PMC的后面板I/O路由 | 第33-34页 |
·66MHz功能的实现 | 第34页 |
·IDSEL线的连接 | 第34-35页 |
·中断的设计 | 第35-36页 |
·端接电阻问题 | 第36页 |
·其它信号的设计说明 | 第36-37页 |
·PCI扩展卡的原理图设计 | 第37-39页 |
·电源的设计 | 第37页 |
·时钟的设计 | 第37-38页 |
·64 位接口的设计 | 第38-39页 |
·33MHz功能的实现 | 第39页 |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第5章 扩展卡的PCB绘制 | 第40-46页 |
·高速PCB设计的相关规则 | 第40-42页 |
·信号的反射 | 第41页 |
·信号的串扰 | 第41-42页 |
·反射波转换 | 第42-43页 |
·CPCI扩展卡的PCB设计 | 第43-44页 |
·设计软件简介 | 第43页 |
·二次侧布线设计要点 | 第43-44页 |
·一次侧布线设计要点 | 第44页 |
·电源退耦要求 | 第44页 |
·PCI扩展卡的PCB设计要点 | 第44-45页 |
·本章小节 | 第45-46页 |
第6章 信号完整性仿真 | 第46-53页 |
·IBIS模型 | 第46页 |
·关键信号的SI仿真 | 第46-52页 |
·时钟信号的仿真 | 第47-49页 |
·信号线的反射及过冲与下冲的仿真 | 第49-50页 |
·信号线的串扰仿真 | 第50-52页 |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第7章 软件部分的设计 | 第53-57页 |
·概述 | 第53页 |
·地址过滤相关寄存器 | 第53-54页 |
·VGA的支持 | 第54-55页 |
·VGA模式 | 第54-55页 |
·VGA监测模式 | 第55页 |
·其他寄存器的设置 | 第55-56页 |
·仲裁控制寄存器 | 第55-56页 |
·二次侧总线控制寄存器 | 第56页 |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1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61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