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8页
文献综述第18-20页
引言第20-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4页
 一、 立题意义第21-24页
 二、 研究背景第24-26页
 三、 研究问题的展示第26-30页
 四、 论文框架第30-32页
 五、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32-3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34-44页
 第一节 管理体制理论第34-35页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5-36页
 第三节 生态经济理论第36-37页
 第四节 林业科学理论第37-40页
 第五节 论文的概念框架第40-44页
第三章 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第44-68页
 第一节 林业管理体制的国际借鉴第44-47页
  一、 国有林管理体制模式的国际借鉴第44-45页
  二、 林业管理机构的国际借鉴第45-46页
  三、 林业管理制度的国际借鉴第46-47页
 第二节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的现状第47-52页
  一、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现状的形成第47-48页
  二、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现状第48-52页
 第三节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问题分析第52-59页
  一、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的问题第52-53页
  二、 我国林业管理制度中的具体问题第53-59页
 第四节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分析第59-68页
  一、 思想观念与认识方面的原因第59-60页
  二、 林业管理机制运用不完善的原因分析第60-63页
  三、 林业产权界定不清与产权主体问题的原因分析第63-66页
  四、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问题的影响分析第66-68页
第四章 中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分析第68-80页
 第一节 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的目标体系第68-70页
  一、 总体目标第68页
  二、 战略思路第68-69页
  三、 目标体系第69-70页
 第二节 我国应该实行“政企分离”的林业管理体制第70-73页
  一、 舍弃“政企合一”实行“政企分离”的林业管理体制第70-71页
  二、 我国应该实行“政企分离”林业管理体制的依据第71-73页
 第三节 构造“政企分离”的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第73-80页
  一、 “政企分离”的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第73-74页
  二、 构造“政企分离”的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第74-78页
  三、 “政企分离”的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的系统分析第78-80页
第五章 林业管理机制建设第80-103页
 第一节 林业管理利益机制及运用研究第80-91页
  一、 宏观利益机制第80-82页
  二、 中观利益机制第82-88页
  三、 微观利益机制第88-89页
  四、 运用利益机制促进林业科技创新第89-91页
 第二节 林业管理权力机制及运用研究第91-94页
  一、 建立权力机制的必要性第91-92页
  二、 减少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则第92-93页
  三、 权力机制运用中存在的矛盾及其调和第93-94页
 第三节 林业管理竞争机制及运用研究第94-103页
  一、 对我国林业建设中市场竞争机制失灵的再认识第94-96页
  二、 林业市场竞争环境的创造第96-99页
  三、 林业经济的竞争机制第99-100页
  四、 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要求加强人才的竞争机制建设第100-103页
第六章 林业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第103-126页
 第一节 林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转变第103-111页
  一、 林业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第103页
  二、 明确林业管理机构的职责第103-107页
  三、 林业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第107-110页
  四、 政府组织的纵向安排第110-111页
 第二节 建立与完善林业市场体系第111-117页
  一、 作为林业管理组织手段的市场第111页
  二、 林产品市场的培育对策第111-112页
  三、 林地产权市场建设的必要性第112-113页
  四、 林地市场的建设框架第113-116页
  五、 林业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第116-117页
 第三节 建立与完善林业经营及组织形式第117-126页
  一、 完善林业经营形式第117-120页
  二、 完善非政府组织第120页
  三、 建立与完善林业中介组织第120-122页
  四、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122-126页
第七章 林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第126-159页
 第一节 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126-137页
  一、 林业产权主体必须重新定位第126-128页
  二、 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第128-130页
  三、 林业产权界定真实化第130-136页
  四、 林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方向第136-137页
 第二节 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改革研究第137-143页
  一、 分类经营的内涵与特征第137-139页
  二、 实行分类经营改革的依据第139-140页
  三、 加强对分类经营改革的认识第140-141页
  四、 加大改革力度,改善外部环境第141-142页
  五、 科学规划,构建新格局第142页
  六、 法制保障第142-143页
 第三节 探索建立森林资源核算制度第143-147页
  一、 探索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143-145页
  二、 建立森林环境资源核算体系的内容第145-147页
 第四节 探索建立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第147-153页
  一、 森林是不断升值的绿色资产第147页
  二、 森林资源资产的类型第147-148页
  三、 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管理制度实施的意义第148-149页
  四、 培育森林资源资产市场的对策第149-151页
  五、 培育森林资源资产市场还应做好的其它工作第151-152页
  六、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模式第152-153页
 第五节 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第153-159页
  一、 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的必要性第153-154页
  二、 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依据第154-155页
  三、 征收对象与标准第155-156页
  四、 征收办法、使用与管理第156-157页
  五、 征收和使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第157-159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59-16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159-164页
  一、 系统协调是林业管理体制运行的基础第159-160页
  二、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管理体制运行的前提第160-161页
  三、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行林业管理体制的根本第161-162页
  四、 林业管理体制中应广泛运用市场利益机制第162-163页
  五、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3-164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164-166页
  一、 加强林业宏观管理体制的整体协调性研究第164页
  二、 加强实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的组织领导第164页
  三、 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林业总体与专题规划研究第164页
  四、 建议在不同地域进行林业管理体制的试点实践第164页
  五、 按现代林业产业化的要求组建大林业集团公司第164页
  六、 加强林业宣传教育第164-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69页
作者简介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基因在家蚕中靶向整合及线粒体载体研究
下一篇:腐殖酸与几种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