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研究
导言 | 第1-12页 |
一、 选题意图和研究对象 | 第7页 |
二、 研究思路和结构体系 | 第7-8页 |
三、 理论依托和研究方法 | 第8页 |
四、 研究任务和预期目标 | 第8页 |
五、 研究结论和主要观点 | 第8-12页 |
第一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模式和运行制度选择 | 第12-21页 |
一、 创业板市场的名称和设立背景 | 第12-14页 |
二、 海外创业板市场设立模式考察 | 第14-15页 |
三、 中国创业板市场模式分析 | 第15-17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选择 | 第17-21页 |
第二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和市场特征 | 第21-26页 |
一、 中国创业板市场设立的价值取向 | 第21-22页 |
二、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 | 第22-23页 |
三、 中国创业板市场可能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 第23-24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主要特征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制度 | 第26-43页 |
一、 上市制度的概念和内涵 | 第26页 |
二、 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市比较 | 第26-37页 |
三、 中国主板市场与创业板上市制度比较 | 第37-39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制度研究 | 第39-43页 |
第四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 | 第43-53页 |
一、 保荐人制度涵义和重要作 | 第43页 |
二、 香港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的经 | 第43-46页 |
三、 对中国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研究 | 第46-49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的对策 | 第49-53页 |
第五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独立董事制度 | 第53-60页 |
一、 独立董事概念和相关问题 | 第53页 |
二、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界定 | 第53-54页 |
三、 独立董事的重要作用 | 第54-55页 |
四、 海外独立董事制度的考察 | 第55-56页 |
五、 中国主板市场独立董事的实践 | 第56-57页 |
六、 中国创业板市场独立董事制究 | 第57-60页 |
第六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 | 第60-71页 |
一、 交易制度的一般原理 | 第60-61页 |
二、 海外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比较 | 第61-66页 |
三、 中国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选择析 | 第66-68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选择对策 | 第68-71页 |
第七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 | 第71-81页 |
一、 做市商制度的概念和内涵 | 第71-72页 |
二、 对纳斯达克做市商制度的考察 | 第72-74页 |
三、 中国创业板市场实行做市商制度分析 | 第74-77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77-81页 |
第八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 第81-89页 |
一、 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和起源 | 第81页 |
二、 海外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启示 | 第81-82页 |
三、 我国主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教训 | 第82-83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 第83-86页 |
五、 中国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的持续责任 | 第86-89页 |
第九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 | 第89-102页 |
一、 退市制度的概念 | 第89页 |
二、 对海外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考察 | 第89-91页 |
三、 纳斯达克市场退出制度 | 第91-93页 |
四、 香港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 | 第93-94页 |
五、 中国主板市场关于退出的规定 | 第94-96页 |
六、 中国创业板市场实行退出制度分析 | 第96-102页 |
第十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 | 第102-113页 |
一、 监管的概念和模式 | 第102-103页 |
二、 海外创业板市场监管模式比较 | 第103-107页 |
三、 中国主板市场监管实践 | 第107-110页 |
四、 中国创业板市场监管原则和对策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后 记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