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关键词>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7-14页 |
第一章 (铅)粘弹性阻尼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 第14-27页 |
1.l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 第14-19页 |
1.2(铅)粘弹性阻尼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 第19-23页 |
1.3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3-27页 |
第二章 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 第27-38页 |
2.1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27-28页 |
2.2粘弹性阻尼器的试验概况 | 第28-29页 |
2.3粘弹性阻尼器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2.4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 第38-48页 |
3.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38-39页 |
3.2铅粘弹性阻尼器的试验概况 | 第39-40页 |
3.3铅粘弹性阻尼器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3.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铅橡胶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 第48-57页 |
4.1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48-49页 |
4.2铅橡胶阻尼器的试验概况 | 第49-50页 |
4.3铅橡胶阻尼器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4.4 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57-78页 |
5.1试验目的 | 第57页 |
5.2模型框架的设计与制作 | 第57-60页 |
5.3阻尼器及支撑的设计与制作 | 第60-61页 |
5.4测量系统与加荷方案 | 第61-64页 |
5.5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76页 |
5.6结论 | 第76-78页 |
第六章 (铅)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 第78-96页 |
6.1粘弹性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 第78-80页 |
6.2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 第80-88页 |
6.3体现温度和频率效应的等效标准固体模型 | 第88-90页 |
6.4铅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 第90-96页 |
第七章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96-111页 |
7.1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性能与特点 | 第96页 |
7.2基于等效线性化的时程分析法 | 第96-98页 |
7.3 强行振型分解法 | 第98-99页 |
7.4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动态仿真法 | 第99-103页 |
7.5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 第103-104页 |
7.6计算实例 | 第104-107页 |
7.7毗邻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 第107-111页 |
第八章 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111-116页 |
8.1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性能与特点 | 第111页 |
8.2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 第111-113页 |
8.3毗邻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 第113-116页 |
第九章 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 第116-123页 |
9.1结构体系的状态方程 | 第116页 |
9.2 随机状态反应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116-117页 |
9.3平稳白噪声激励下的随机状态反应分析 | 第117-118页 |
9.4平稳过滤白噪声激励下的随机状态反应分析 | 第118页 |
9.5多自由度体系在平稳过滤白噪声下的随机状态反应分析 | 第118-120页 |
9.6实例分析 | 第120-123页 |
第十章 (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优化理论与方法 | 第123-133页 |
10.1(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优化理论 | 第123页 |
10.2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 | 第123-125页 |
10.3利用单纯形法进行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整体优化 | 第125-127页 |
10.4 实例分析 | 第127-129页 |
10.5 随机振动下考虑结构扭转效应的空间优化 | 第129-133页 |
第十一章 (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133-142页 |
11.1 期望阻尼比设计方法 | 第133-135页 |
11.2简便的设计方法 | 第135-136页 |
11.3优化设计方法 | 第136-137页 |
11.4设计实例 | 第137-142页 |
第十二章 结语 | 第142-144页 |
<引文> | 第144-158页 |
致 谢 | 第158-159页 |
课题项目 | 第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9-160页 |
待发表的论文 | 第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160-161页 |
完成的研究报告及程序集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