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 第1-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5-19页 |
一 公共物品的特征 | 第15-17页 |
二 准公共物品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基础设施的定义及属性 | 第19-24页 |
一 基础设施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二 基础设施投资的多重效应 | 第20-21页 |
三 基础设施的属性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实践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现状 | 第24-30页 |
一 从投资主体看 | 第24-25页 |
二 从资金来源看 | 第25-28页 |
三 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基础设施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一 缺乏竞争 | 第31页 |
二 缺乏信息 | 第31-32页 |
三 缺乏激励 | 第32页 |
四 产权不明晰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及创新 | 第34-65页 |
第一节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思路 | 第34-40页 |
一 理论准备 | 第34-36页 |
二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思路 | 第36-40页 |
第二节 引导、鼓励非政府资本(Ⅰ)——国内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项目 | 第40-50页 |
一 非政府资本(Ⅰ)——国内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项目的必然性 | 第40-46页 |
二 加强对非政府资本(I)--国内民间资本的旨导和监督 | 第46-48页 |
三 两点说明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利用非政府资本(Ⅱ)——外资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 第50-52页 |
第四节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方式创新——兼论非政府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项目的方式选择 | 第52-65页 |
一 特许权经营方式 | 第52-57页 |
(一) BOT投融资方式 | 第53-56页 |
(二) TOT投融资方式 | 第56-57页 |
二 产业投资基金 | 第57-61页 |
三 市政收益债券 | 第61-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