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的来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危机与责任──政体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批判与继承──与柏拉图政体思想的渊源 | 第14-19页 |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共和政体 | 第19-36页 |
第一节 对共和政体的论述 | 第19-27页 |
一、亚里士多德从政治结构方面论述共和政体 | 第19-21页 |
二、亚里士多德对共和政体中社会成分的论述 | 第21-23页 |
三、共和政体的组成原则 | 第23-27页 |
第二节 主张中产阶级执政 | 第27-33页 |
一、中产阶级的构成 | 第27页 |
二、主张中产阶级执政的原因 | 第27-33页 |
第三节 有关共和政体失败的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36-40页 |
第一节 相关政体思想概览 | 第36-39页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浅析亚里士多德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希腊奴隶制城邦危机 | 第40-43页 |
第二节 评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 | 第43-45页 |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的积极作用 | 第45-48页 |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政体思想的局限性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