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意义与进展 | 第14-23页 |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 第14-16页 |
·HIV 病毒的生活周期 | 第16-19页 |
·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与基本原理 | 第23-34页 |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方法简介 | 第24-29页 |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方法简介 | 第29-32页 |
·虚拟筛选与组合化学库设计 | 第32-34页 |
·论文内容概述 | 第34-36页 |
第2章 HIV-1 包膜蛋白gp120 与抑制剂BMS-378806 结合模式的研究 | 第36-54页 |
·gp120 结构功能及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36-39页 |
·gp120 的结构与功能 | 第36-38页 |
·以gp120 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计算方法 | 第39-42页 |
·受体结构的准备 | 第39-40页 |
·小分子结构的准备 | 第40-41页 |
·分子对接 | 第41页 |
·小分子结合模式的评价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自由态gp120 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42-43页 |
·自由态gp120 与BMS-378806 的多构象分子对接 | 第43-46页 |
·两种对接模式Mode I 和Mode II 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6-47页 |
·结合模式的分析 | 第47-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HIV-1 跨膜蛋白gp41 的抑制剂设计 | 第54-100页 |
·gp41 的结构功能及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54-64页 |
·gp41 的结构与功能 | 第54-56页 |
·gp41 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56-64页 |
·药效团模型的构建 | 第64-82页 |
·基于配体的药效团模型构建 | 第64-68页 |
·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构建 | 第68-78页 |
·药效团模型的验证 | 第78-82页 |
·结合已知抑制剂信息及gp41 蛋白结构的虚拟筛选 | 第82-88页 |
·虚拟筛选的方法与流程 | 第82-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88页 |
·基于gp41 结构的抑制剂从头设计 | 第88-93页 |
·从头设计计算方法简介 | 第88-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93页 |
·虚拟筛选化合物的合成 | 第93-97页 |
·12 号分子的合成 | 第93-94页 |
·36 号分子的合成 | 第94-97页 |
·化合物抗病毒活性的测定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4章 CCR5 受体拮抗剂的设计 | 第100-126页 |
·CCR5 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 第100-101页 |
·基于CCR5 受体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构建 | 第101-114页 |
·Catalyst 药效团模型构建原理简介 | 第102-104页 |
·计算方法 | 第104-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4页 |
·数据库筛选 | 第114页 |
·CCR5 受体吡咯烷类抑制剂的CoMFA 与CoMSIA 分析 | 第114-125页 |
·CoMFA 及CoMSIA 模型的原理简介 | 第115-116页 |
·计算方法 | 第116-1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论文工作结论 | 第126-12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展望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4页 |
附录 | 第144-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4-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