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一章 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的概念、性质和理论基础 | 第11-25页 |
| 第一节 行政执行和解的概念 | 第11-15页 |
| 一、行政执行和解的含义 | 第11-13页 |
| 二、行政执行和解与相关制度的异同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行政执行和解的性质 | 第15-17页 |
| 一、对行政执行和解性质认识的几种观点 | 第16-17页 |
| 二、笔者的立场 | 第17页 |
| 第三节 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 一、公私法融合理论 | 第18-21页 |
| 二、非权力行政理论 | 第21-23页 |
| 三、软法理论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确立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5-34页 |
| 第一节 确立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 一、确立行政执行和解制度是行政执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 第25-26页 |
| 二、确立行政执行和解制度是化解行政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必然选择 | 第26-28页 |
| 三、确立行政执行和解制度有助于执行效率和个案公正的统一 | 第28页 |
| 第二节 确立我国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的可行性 | 第28-34页 |
| 一、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生存的社会土壤 | 第28-29页 |
| 二、行政执行和解的制度空间 | 第29-31页 |
| 三、确立行政执行和解制度可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我国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的建构 | 第34-44页 |
| 第一节 行政执行和解的适用范围 | 第34-36页 |
| 第二节 行政执行和解的要件 | 第36-39页 |
| 第三节 行政执行和解的程序 | 第39-41页 |
| 第四节 行政执行和解的救济 | 第41-44页 |
| 一、被执行的相对人不履行有效和解协议的救济 | 第41页 |
| 二、行政主体违反和解协议时对被执行的相对人的救济 | 第41-42页 |
| 三、行政主体单方变更、解除和解协议时对相对人的救济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