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对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目前研究的缺陷与未来研究的重点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 第16页 |
·本文的主要难点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框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供应链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 第19-35页 |
·供应链企业竞争合作关系 | 第19-24页 |
·竞争合作理论 | 第19-20页 |
·供应链企业竞争合作关系分析 | 第20-21页 |
·供应链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特征 | 第21-22页 |
·供应链竞争合作关系的应用 | 第22-24页 |
·信息共享机制 | 第24-30页 |
·信息共享的障碍 | 第24-28页 |
·信息共享障碍的克服和机制设计 | 第28-30页 |
·供应链合作伙伴集成化动态模型 | 第30-35页 |
第三章 竞争合作关系下的协调机制 | 第35-46页 |
·竞争合作关系下的协调机制 | 第35-40页 |
·传统协调机制与竞争合作关系下协调机制的比较 | 第35-36页 |
·建立竞争合作关系下企业间协调机制的原则 | 第36-37页 |
·竞争合作关系下的协调模式 | 第37-40页 |
·竞争合作关系下企业间协调模式的实现 | 第40-46页 |
·问题的一般描述 | 第40-44页 |
·供应链协调模式的建立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 第46-58页 |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46-47页 |
·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 | 第47-53页 |
·数值分析 | 第53-56页 |
·在完全信息下系统的性能 | 第54-55页 |
·不完全信息下制造商利润的损失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供应链企业合作利益分配的方法与模型 | 第58-71页 |
·供应链企业合作利益分配的方法 | 第58-60页 |
·夏普利值法 | 第58页 |
·简化的MCRS | 第58-59页 |
·群体重心模型 | 第59页 |
·案例分析 | 第59-60页 |
·供应链企业合作利益分配的Nash 谈判模型 | 第60-64页 |
·谈判集的概念 | 第60-62页 |
·Nash 谈判模型 | 第62页 |
·Nash 谈判模型在供应链利益分配中的应用 | 第62-63页 |
·实例分析 | 第63-64页 |
·供应链利益最优系数分配模型 | 第64-69页 |
·博弈论的引入 | 第64-65页 |
·问题的描述与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最优努力水平的确定 | 第66-67页 |
·最优分配系数的确定 | 第67-69页 |
·供应链企业合作利益分配的实施 | 第69-71页 |
第六章 供应链契约的签订 | 第71-79页 |
·在供应链合作中签订供应链契约 | 第71-75页 |
·对于第一种方式,它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良好的信任机制 | 第71-73页 |
·对于第二种方式来说,就是在供应链中建立契约关系 | 第73-75页 |
·签订供应链契约的有效性 | 第75-77页 |
·降低牛鞭效应 | 第75-76页 |
·使供应链合作更加流畅 | 第76-77页 |
·签订契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77-79页 |
·签订契约的重要性 | 第77-78页 |
·契约的签订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 第78-79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第79-91页 |
·与合作伙伴建立定性的协调机制 | 第79-81页 |
·增强与合作伙伴协调的意识 | 第79-80页 |
·签订合作契约 | 第80-81页 |
·与合作伙伴建立定量的协调机制——用Fuzzy AHP 选择合作伙伴 | 第81-91页 |
·综合评价优化 | 第81-85页 |
·建立综合评价选择指标体系 | 第81-83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 | 第83-85页 |
·应用 | 第85-9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91-9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