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三)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1页 |
(四) 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一、企业组织演进的理论述评 | 第14-24页 |
(一) 企业集团成因理论与企业集群成因理论述评 | 第14-22页 |
(二) 当前对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关系的研究 | 第22-24页 |
二、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模式比较分析 | 第24-31页 |
(一)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同质性分析 | 第24-26页 |
(二)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异质性分析 | 第26-31页 |
三、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历史演进分析 | 第31-40页 |
(一)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局部化形成阶段 | 第31-32页 |
(二)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规模扩大化阶段 | 第32-33页 |
(三)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共生与互动发展阶段 | 第33-35页 |
(四) 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由演进到共生的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五) 企业组织的演进方向 | 第36-40页 |
四、启示 | 第40-46页 |
(一) 从政府定位看,为集团化与集群化的动态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 第40-41页 |
(二)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 第41-43页 |
(三) 从中介机构看,强化其协调功能,润滑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发展 | 第43-44页 |
(四) 从组织模式看,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集群化与集团化的结合模式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