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视场折/衍混合中波红外变倍望远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课题意义及产生背景 | 第7-8页 |
| ·折/衍混合红外变焦镜头国内发展现状 | 第8页 |
| ·折/衍混合红外变焦镜头国外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红外变焦距系统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变焦理论分析 | 第14-22页 |
| ·变焦系统补偿形式 | 第14页 |
| ·光学补偿变焦系统 | 第14-16页 |
| ·机械补偿系统及其变焦方程 | 第16-19页 |
| ·其它变焦系统及其变焦方程 | 第19-21页 |
| ·双组联动系统 | 第19-20页 |
| ·三个相邻的运动组份组成的系统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衍射光学元件(DOE)的光学特性 | 第22-35页 |
| ·衍射元件像差分析 | 第22-24页 |
| ·光阑密接于透镜情况下的单色像差 | 第22-23页 |
| ·光阑远离透镜情况下的单色像差 | 第23-24页 |
| ·衍射面的色散特性 | 第24页 |
| ·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 | 第24-27页 |
| ·波长与衍射效率的关系 | 第25-26页 |
| ·台阶数与衍射效率的关系 | 第26页 |
| ·入射角与衍射效率的关系 | 第26-27页 |
| ·通过衍射面的光线光路计算 | 第27-29页 |
| ·二元光学元件的制作技术 | 第29-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折/衍混合红外变焦系统设计 | 第35-56页 |
| ·光学优化设计 | 第35-38页 |
| ·光学优化设计概述 | 第35-36页 |
| ·优化设计过程 | 第36-37页 |
| ·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37-38页 |
| ·折/衍混合变焦系统设计 | 第38-40页 |
| ·折/衍混合变焦系统设计思路 | 第38页 |
| ·变焦系统结构选择 | 第38-39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39-40页 |
| ·变倍望远系统参数要求 | 第40-42页 |
| ·透射式外变焦系统 | 第42-44页 |
| ·透射式内变焦系统 | 第44-47页 |
| ·折/衍混合变焦系统 | 第47-53页 |
| ·无衍射元件四片内变焦系统 | 第47-48页 |
| ·折/衍变焦系统的设计 | 第48-50页 |
| ·系统中使用衍射元件的特性分析 | 第50-53页 |
| ·各变焦系统优缺点分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折/衍混合内变焦系统公差分析 | 第56-67页 |
| ·总体公差分配原则 | 第56页 |
| ·光学系统公差分配 | 第56-58页 |
| ·系统长焦时的公差分析 | 第58-62页 |
| ·系统短焦时的公差分析 | 第62-64页 |
| ·二元光学面的公差分析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 | 第71-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