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总体考察 | 第9-25页 |
第一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内涵及其产生与演进 | 第9-13页 |
一、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内涵界定与名称选择 | 第9-10页 |
二、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产生与演进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期待权落空理论 | 第14-15页 |
二、衡平救济理论 | 第15-16页 |
三、学说评析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价值与功能 | 第17-21页 |
一、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价值 | 第17-18页 |
二、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功能 | 第18-21页 |
第四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弊端分析 | 第21-23页 |
一、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弊端 | 第21-22页 |
二、对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弊端的回应 | 第22-2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比较法考察 | 第25-45页 |
第一节 适用范围的比较法考察 | 第25-30页 |
一、适用的公司类型及市场除外规则 | 第25-27页 |
二、适用的具体情形 | 第27-29页 |
三、适用的主体范围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程序规则的比较法考察 | 第30-34页 |
一、美国法上的程序规则 | 第30-31页 |
二、日本法上的程序规则 | 第31页 |
三、韩国法上的程序规则 | 第31-32页 |
四、总结 | 第32-34页 |
第三节 股份价格确定的比较法考察 | 第34-42页 |
一、价格确定的模式 | 第34-37页 |
二、司法评估程序的启动 | 第37-38页 |
三、估价起算点的确定 | 第38-39页 |
四、具体的评估方法 | 第39-42页 |
第四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排他性的比较法考察 | 第42-44页 |
一、排他性的含义 | 第42页 |
二、美国的规定 | 第42-43页 |
三、评析 | 第43-4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实证分析及完善 | 第45-55页 |
第一节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立法规定 | 第45-48页 |
一、现行《公司法》颁布前的立法规定 | 第45页 |
二、现行《公司法》的立法规定 | 第45-47页 |
三、现行《公司法》对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协调措施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48-50页 |
一、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 第48-49页 |
二、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完善 | 第50-54页 |
一、适用范围的完善 | 第51页 |
二、行使程序的完善 | 第51-52页 |
三、司法评估程序的完善 | 第52-53页 |
四、配套措施的完善 | 第53-5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