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超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的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论文的背景、意义 | 第8-10页 |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本论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纵差保护设计 | 第12-17页 |
·引言 | 第12页 |
·比率差动原理 | 第12-14页 |
·动作电流和制动电流的选取 | 第14页 |
·平衡补偿 | 第14-15页 |
·电抗器空投判据和直流饱和判据 | 第15-16页 |
·TA 异常判别 | 第16页 |
·逻辑框图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设计 | 第17-2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零序功率方向原理的匝间保护 | 第18-23页 |
·电抗器匝间短路时零序功率方向保护的动作分析 | 第18-19页 |
·电抗器单相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方向保护分析 | 第19-21页 |
·电抗器非全相运行时零序功率方向的保护的动作分析 | 第21-23页 |
·分析结论 | 第23页 |
·容错复判自适应匝间保护新原理 | 第23-26页 |
·保护主判据 | 第23-24页 |
·容错复判的辅助判据 | 第24-26页 |
·逻辑框图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的其它功能模块和逻辑 | 第27-34页 |
·引言 | 第27页 |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总体保护配置方案 | 第27-28页 |
·零差保护 | 第28-30页 |
·零差保护原理 | 第28-29页 |
·零差保护装设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0页 |
·电抗器后备保护 | 第30-32页 |
·电抗器过负荷保护原理 | 第30页 |
·电抗器过电流保护原理 | 第30页 |
·电抗器零序过流保护原理 | 第30页 |
·电抗器绕组开断保护原理(选配功能) | 第30-31页 |
·电抗器后备保护逻辑框图 | 第31-32页 |
·小电抗器保护 | 第32-33页 |
·小电抗器过负荷、过流保护原理 | 第32页 |
·小电抗器保护逻辑框图 | 第32-33页 |
·TV 异常检测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动模试验验证 | 第34-45页 |
·引言 | 第34页 |
·试验模型 | 第34-36页 |
·试验项目和结果 | 第36-45页 |
·正常操作对保护的影响 | 第36页 |
·区内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36-40页 |
·区外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40页 |
·合闸于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40-41页 |
·相继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41页 |
·投高压电抗器过程中高抗发生故障保护装置动作行为 | 第41页 |
·非全相运行期间高压电抗器保护动作行为 | 第41页 |
·断路器偷跳后高压电抗器保护动作行为 | 第41-42页 |
·TA 饱和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42-44页 |
·系统振荡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44页 |
·TV 断线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44页 |
·TA 断线时保护动作行为 | 第44页 |
·动模试验结果 | 第44-45页 |
第六章 保护的工程化实施 | 第45-61页 |
·引言 | 第45页 |
·电抗器保护装置的平台设计 | 第45-48页 |
·网络化通用硬件、软件平台的要求 | 第45-46页 |
·电抗器保护装置的特点 | 第46-47页 |
·装置功能插件概述 | 第47-48页 |
·背板端子图 | 第48页 |
·电流电压接线回路 | 第48-49页 |
·现场保护调试注意事项 | 第49-50页 |
·高压并联电抗器的非电量保护(本体保护) | 第50-54页 |
·高压并联电抗器非电量保护的配置 | 第50-51页 |
·非电量保护的可靠性问题 | 第51-53页 |
·工程使用的非电量保护装置 | 第53-54页 |
·工程应用中的典型组屏方案 | 第54-55页 |
·工程中的定值整定 | 第55-61页 |
·公共定值和系统计算参数 | 第55-57页 |
·差动保护整定计算 | 第57-58页 |
·零差保护整定计算 | 第58页 |
·匝间保护整定计算 | 第58页 |
·电抗器后备保护整定计算 | 第58-59页 |
·小电抗器后备保护整定计算 | 第59页 |
·具体的定值清单 | 第59-60页 |
·定值的自动整定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