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44页 |
·蛋白质折叠研究 | 第12-31页 |
·蛋白质折叠研究概况和意义 | 第12-14页 |
·蛋白质折叠研究的理想模型 | 第14-15页 |
·维系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 | 第15-17页 |
·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 第17-19页 |
·蛋白质的体内折叠 | 第19-21页 |
·蛋白质的体外折叠 | 第21-31页 |
·肌酸激酶的结构与折叠 | 第31-39页 |
·肌酸激酶概述 | 第31-33页 |
·肌酸激酶的必需氨基酸 | 第33页 |
·肌酸激酶的折叠 | 第33-39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39-44页 |
·肌酸激酶C 末端结构域功能的研究 | 第41-42页 |
·肌酸激酶结构域之间连接片段功能的研究 | 第42-43页 |
·肌酸激酶活性中心周围极性微环境的研究 | 第43-44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44-63页 |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肌酸激酶的分离提纯、浓度与活性检测 | 第44-45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5-47页 |
·非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5页 |
·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5-46页 |
·SDS-PAGE 凝胶电泳一般步骤 | 第46-47页 |
·光谱学实验 | 第47-53页 |
·远紫外圆二色光谱(fuv-CD)实验 | 第47-48页 |
·内源荧光和ANS 荧光光谱实验 | 第48-49页 |
·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光谱(FT-IR)实验 | 第49-50页 |
·二维远红外光谱的相关知识 | 第50-52页 |
·二维远红外光谱相关分析 | 第52-53页 |
·突变体构建、表达和纯化 | 第53-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引物设计 | 第53-55页 |
·PCR 定点突变 | 第55页 |
·酶切、连接和转化 | 第55-56页 |
·重组子鉴定 | 第56页 |
·突变体表达和纯化 | 第56-57页 |
·突变体动力学、热失活、盐酸胍变性和复性实验 | 第57-59页 |
·米氏动力学实验 | 第57-58页 |
·热失活和盐酸胍失活实验 | 第58页 |
·光谱学实验 | 第58页 |
·热去折叠和聚沉实验 | 第58-59页 |
·盐酸胍变性和复性实验 | 第59页 |
·肌酸激酶在修饰试剂存在下的底物反应动力学 | 第59-63页 |
·样品准备 | 第59-60页 |
·酶活性检测实验 | 第60页 |
·修饰试剂存在下的底物反应动力学 | 第60-63页 |
第3章 肌酸激酶C 末端结构域的构象变化启动了蛋白的热聚沉 | 第63-80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实验结果 | 第64-76页 |
·肌酸激酶的结构特征 | 第64页 |
·荧光光谱 | 第64-68页 |
·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光谱 | 第68-72页 |
·二维远红外相关光谱分析 | 第72-76页 |
·结果讨论 | 第76-80页 |
·肌酸激酶去折叠过程中前过渡态的构象变化 | 第76-77页 |
·肌酸激酶的热聚沉 | 第77-80页 |
第4章 肌酸激酶结构域之间的LINKER对蛋白折叠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80-96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实验结果 | 第81-93页 |
·肌酸激酶及其突变体的表达和纯化 | 第81-82页 |
·突变对肌酸激酶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突变对肌酸激酶热失活和去折叠的影响 | 第84-87页 |
·突变对盐酸胍诱导的肌酸激酶去折叠的影响 | 第87-90页 |
·突变对肌酸激酶再折叠和复性动力学的影响 | 第90-93页 |
·结果讨论 | 第93-96页 |
·linker 的折叠发生于折叠的早期阶段 | 第93-94页 |
·linker 影响了结构域的正确定位和相互作用 | 第94页 |
·linker 稳定了C 末端结构域的结构 | 第94-95页 |
·linker 具有类分子间伴侣的功能 | 第95-96页 |
第5章 肌酸激酶活性中心周围极性微环境的研究 | 第96-106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实验结果 | 第97-103页 |
·肌酸激酶的不可逆失活动力学 | 第97-99页 |
·底物对肌酸激酶失活的影响 | 第99-103页 |
·结果讨论 | 第103-106页 |
·Cy5283 周围主要是亲负电性的极性微环境 | 第104页 |
·底物对肌酸激酶的失活具有不同的保护作用 | 第104-10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