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分布式供能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障碍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分布式供能系统应用条件分析 | 第17-33页 |
·典型用户热电冷负荷特性分析与评价 | 第17-28页 |
·办公楼负荷特性分析 | 第17-19页 |
·商场负荷特性分析 | 第19-21页 |
·医院负荷特性分析 | 第21-23页 |
·宾馆负荷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大学校区负荷特性分析 | 第25-27页 |
·负荷变化的剧烈性分析 | 第27-28页 |
·外部应用条件分析 | 第28-30页 |
·电力与天然气价格 | 第29-30页 |
·售冷、售热价格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关键部件模型 | 第33-45页 |
·设备的热力特性 | 第33-40页 |
·燃气轮机 | 第33-35页 |
·燃气内燃机 | 第35-37页 |
·余热吸收式冷温水机组、锅炉 | 第37-39页 |
·蓄能装置 | 第39-40页 |
·初投资成本 | 第40-42页 |
·燃气轮机 | 第40-41页 |
·燃气内燃机 | 第41页 |
·其他 | 第41-42页 |
·设备运行维护成本 | 第42-43页 |
·燃气轮机 | 第42页 |
·燃气内燃机 | 第42页 |
·其他 | 第42-43页 |
·排放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热电冷联供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 | 第45-59页 |
·典型系统方案分析 | 第45-49页 |
·燃气轮机联供系统的配置形式 | 第45-46页 |
·燃气内燃机联供系统的配置形式 | 第46-49页 |
·优化问题和求解方法 | 第49-50页 |
·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系统优化运行模型算法 | 第50页 |
·简单算例研究—带蓄冷器的冷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 | 第50-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热电冷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 | 第59-93页 |
·无蓄能的热电冷联供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 第59-77页 |
·优化结果概述 | 第59-60页 |
·优化运行策略分析 | 第60-73页 |
·优化配置分析 | 第73-77页 |
·排放性能分析 | 第77页 |
·蓄能装置的影响 | 第77-90页 |
·办公楼 | 第78-84页 |
·宾馆 | 第84-89页 |
·其他建筑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第六章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第93-105页 |
·发电上网政策的影响 | 第93-96页 |
·分时电价政策的影响 | 第96-97页 |
·价格体系变化的影响 | 第97-100页 |
·排放成本内部化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研究结论 | 第105-107页 |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