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1章 总论 | 第17-20页 |
·研究的问题与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借鉴 | 第20-28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3页 |
·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点 | 第20-21页 |
·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21页 |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21-23页 |
·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 | 第23-26页 |
·制度的涵义及分类 | 第23-24页 |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 第24-26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6-27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制度的一般分析 | 第28-36页 |
·农村公共产品的概述 | 第28-30页 |
·农村公共产品的范畴 | 第28-29页 |
·农村公共产品的功能 | 第29-30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殊性 | 第30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制度分析 | 第32-36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主体和渠道 | 第33-34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绩效评价的原则和目标 | 第34-36页 |
第4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制度的现实考察 | 第36-56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的发展历程 | 第36-43页 |
·人民公社时期 | 第36-38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至税费改革前 | 第38-40页 |
·农村税费改革后 | 第40-43页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制度中的问题诊断 | 第43-56页 |
·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 第43-47页 |
·金融支持不够 | 第47-50页 |
·区域差别大,西部地区资金支农力度低 | 第50-52页 |
·资金外流不止,民间投资不继 | 第52-56页 |
第5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制度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56-66页 |
·城市化倾向和工业化战略的影响 | 第56-59页 |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本形成能力不足 | 第59-60页 |
·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 | 第60-62页 |
·供给职责不明晰,投融资主体混乱 | 第60-62页 |
·监督机制缺失,政府行为低效率 | 第62页 |
·集体经济实力减弱,难以承受巨大的农村公共产品开支 | 第62-63页 |
·投资环境不理想,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 | 第63-64页 |
·现有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无法实现供需的有效衔接 | 第64-66页 |
第6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融资制度创新 | 第66-74页 |
·公共财政体制创新 | 第66-69页 |
·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 | 第66-67页 |
·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与重新定位,明晰公共财政的投资范围和力度 | 第67-68页 |
·创新政府投融资管理制度 | 第68-69页 |
·完善农村金融公共产品供给支持体系 | 第69-71页 |
·拓展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支农业务的范围 | 第69-70页 |
·增加农业发展银行的监督、管理职能 | 第70页 |
·把建立支农专项基金列为农业发展银行的重要职能 | 第70页 |
·构造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运转良好的农村公共产品金融支持体系 | 第70-71页 |
·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制 | 第71页 |
·广开渠道,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产品投融资 | 第71-72页 |
·成立国务院农村公共产品投融资委员会 | 第72-74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运用 | 第74-81页 |
·研究结论 | 第74-76页 |
·政策运用 | 第76-81页 |
·注重财政投入结构与优先次序 | 第76-77页 |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 第77-78页 |
·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民间资本 | 第78-79页 |
·积极探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种投融资方式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