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欧阳子创作与台湾6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 | 第8-10页 |
二、欧阳子创作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思路 | 第10-13页 |
(一)、欧阳子创作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本文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变态心理在欧阳子创作中的表现 | 第13-26页 |
一、变态心理的理论界定 | 第13-14页 |
二、变态心理在欧阳子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 第14-26页 |
1、男性的缺席和男性的阴性化——对男权的颠覆和解构 | 第14-19页 |
2、自恋——渴望承认 | 第19-22页 |
3、同性恋——重回乐园? | 第22-24页 |
4、子恋母(母恋子)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变态心理在欧阳子创作中的深层原因 | 第26-36页 |
一、理论资源: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弗洛伊德学说与存在主义 | 第26-30页 |
1、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 第26-29页 |
2、存在主义的哲学表达 | 第29-30页 |
二、作家主体 | 第30-36页 |
1、缺失体验——没有童年的作家 | 第31-33页 |
2、女性意识——生存焦虑和认同危机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变态心理在欧阳子创作中的审美品格 | 第36-44页 |
一、化丑为美:审丑意识的强化 | 第36-40页 |
二、突破禁忌 | 第40-41页 |
三 陌生化:新颖的言说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