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9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方法说明 | 第11-16页 |
五、其他说明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象征·阙限·传播 | 第18-25页 |
一、仪式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二、象征·阙限·传播 | 第20-25页 |
1、仪式的象征 | 第20-21页 |
2、仪式的阙限 | 第21-22页 |
3、仪式的传播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樊沟村婚礼仪式 | 第25-38页 |
一、婚礼发生的社区背景 | 第25-30页 |
1、樊沟村自然概况 | 第25-26页 |
2、樊沟村习俗信仰 | 第26-27页 |
3、樊沟村婚育观念 | 第27-28页 |
4、樊沟村婚俗文化 | 第28-30页 |
二、一场乡村婚礼 | 第30-38页 |
第四章 仪式传播:象征与交流——对该场婚礼仪式的传播学解读 | 第38-51页 |
一、仪式的象征 | 第38-41页 |
二、仪式的交流 | 第41-43页 |
三、仪式传播的内涵及特征 | 第43-48页 |
1、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 第43-46页 |
2、仪式传播的特征 | 第46-48页 |
四、婚礼结构的意义分析 | 第48-51页 |
第五章 人·电视·仪式——兼论乡村仪式传播的变迁 | 第51-63页 |
一、人·电视·仪式 | 第51-57页 |
1、乡村媒介使用状况 | 第51-53页 |
2、人·电视·仪式 | 第53-55页 |
3、电视传播与仪式传播 | 第55-57页 |
二、仪式传播的变迁 | 第57-63页 |
1、婚俗文化的式微 | 第57-58页 |
2、仪式传播的变迁 | 第58-60页 |
3、仪式传播变迁的原因 | 第60-63页 |
第六章 余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