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对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2-14页 |
·乡镇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改机构而在于改职能 | 第12页 |
·乡镇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改形式而在于改内容 | 第12-13页 |
·乡镇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减干部而在于改作风 | 第13页 |
·乡镇改革不仅要改下面而且要改上面 | 第13-14页 |
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 第15-28页 |
1 建国前的乡镇管理体制 | 第15-16页 |
2 建国后的乡镇管理体制 | 第16-21页 |
·1950-1958年,建立乡人民政府阶段 | 第16-17页 |
·1958-197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阶段 | 第17页 |
·1978-1983年,“社改乡”与“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 | 第17-19页 |
·1983-1986年,“撤并乡镇”与推行“村民自治”并进 | 第19-20页 |
·1986-1998年,县乡综合改革试点与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20页 |
·1998年以来,全国开展农村“费改税”与乡镇管理体制创新 | 第20-21页 |
3 现行我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评述 | 第21-28页 |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21-25页 |
·确立了“乡政村治”体制 | 第22页 |
·完善了乡镇政府功能 | 第22-23页 |
·推动了乡镇政府职能和作风的转变 | 第23-24页 |
·减少和控制了机构和人员的增加 | 第24-25页 |
·民主政治取得可喜进展 | 第25页 |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乡镇政府职能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 第26页 |
·乡镇机构配套改革进展不平衡 | 第26页 |
·乡镇政府条块分割、职能不全 | 第26-27页 |
·乡镇财政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 第27页 |
·大多数乡镇机构人员精简成效不大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镇管理体制改革 | 第28-32页 |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 | 第28-29页 |
2 新农村建设对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 第29-32页 |
·注重引导和服务,推进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 第29-30页 |
·注重教育和组织,推进以乡风文明为目标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30页 |
·注重宣传和协调,推进以村容整洁为目标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 第30-31页 |
·注重指导和帮助,推进以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乡镇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 第32-49页 |
1 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是乡镇管理体制改革 | 第32-34页 |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规定要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 第32-33页 |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 第33页 |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 第33页 |
·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要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 第33-34页 |
2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调查 | 第34-43页 |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34-43页 |
·乡镇基层政府的机构设置 | 第34-35页 |
·乡镇基层政府的治理架构与人员配备 | 第35-38页 |
·乡镇政府雇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 第38-43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3页 |
3 新时期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3-49页 |
·县乡干部对改革有应付差事之嫌 | 第43-45页 |
·改革的乡镇机构对新形势下的工作不明确,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 第45-46页 |
·过分强调稳定问题,导致新一轮的乡镇改革的不彻底性 | 第46-47页 |
·法制建设滞后 | 第47页 |
·改革措施不配套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推进新时期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9-62页 |
1 简政放权,理顺条块关系,逐步明晰乡镇政府的事权 | 第49-50页 |
2 继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50-51页 |
·重新调整财权与事权的搭配结构 | 第50页 |
·完善县乡财政分配体制 | 第50-51页 |
·健全乡镇财政预(决)算制度 | 第51页 |
3 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 第51-52页 |
·规范对乡镇和乡镇站所负责人的考核办法 | 第51页 |
·打破身份界限,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 第51-52页 |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活力 | 第52页 |
4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 第52-62页 |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 | 第52-53页 |
·由行政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 | 第52页 |
·由计划干预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 | 第52页 |
·由“全能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 | 第52-53页 |
·由行政推动向依法行政转变 | 第53页 |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 第53-59页 |
·乡镇政府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 第53-55页 |
·乡镇政府为村民提供农村社会保障服务 | 第55-56页 |
·乡镇政府为发展农村教育提供服务 | 第56-57页 |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 第57页 |
·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职能 | 第57-59页 |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式 | 第59-62页 |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 | 第59页 |
·明确职能定位,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机构改革 | 第59-60页 |
·完普干部考核体系,制定科学考核标准 | 第60页 |
·精简机构,合理分流富余人员 | 第60-61页 |
·加大乡镇财政管理的力度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