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意义 | 第8-11页 |
(一) 诗歌鉴赏教学可以落实审美教育 | 第8页 |
(二) 诗歌鉴赏教学可以提高文化素养 | 第8-9页 |
(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 第9-11页 |
1.诗歌教学功利化 | 第9页 |
2.个性解读淡化 | 第9页 |
3.教学过程模式化 | 第9-10页 |
4.鉴赏方法的单一化 | 第10页 |
5.教师观念陈旧化 | 第10页 |
6.鉴赏水平低幼化 | 第10-11页 |
二、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 第11-17页 |
(一) 诗歌鉴赏是一种借助于联想、想象的形象思维活动 | 第11-13页 |
(二) 诗歌鉴赏是一种饱含强烈感情的再创造活动 | 第13-14页 |
(三) 诗歌鉴赏是一种个性化的审美活动 | 第14-15页 |
(四) 诗歌鉴赏是学生对作品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 第15-17页 |
三、加强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 | 第17-24页 |
(一) 加强诗歌鉴赏教学的前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17页 |
(二) 诗歌鉴赏课的具体操作策略 | 第17-22页 |
1.导入情境 | 第17-18页 |
2.美读感受 | 第18页 |
3.联想想象 | 第18-19页 |
4.感悟意境 | 第19页 |
5.涵咏语言 | 第19-20页 |
6.背诵积累 | 第20-21页 |
7.归纳方法 | 第21-22页 |
(三) 课后拓展诗歌鉴赏的策略 | 第22-24页 |
1.拓展比较 | 第22-23页 |
2.开展活动 | 第23-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后记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