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污水脱氮除磷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 第8-14页 |
·传统生物脱氮机理 | 第8-9页 |
·传统生物除磷机理 | 第9-10页 |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第10-14页 |
·反硝化除磷新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发展 | 第14-15页 |
·反硝化除磷代谢机理 | 第15-18页 |
·典型的反硝化除磷工艺 | 第18-20页 |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试验系统设计与试验方法 | 第23-28页 |
·试验系统的设计 | 第23-26页 |
·反硝化除磷反应器 | 第23-24页 |
·控制过程的设计 | 第24-26页 |
·试验水质 | 第26页 |
·试验运行参数 | 第26-27页 |
·试验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与运行控制 | 第28-41页 |
·分段式培养驯化反硝化除磷污泥 | 第28-32页 |
·COD的去除特性 | 第29-30页 |
·硝态氮的去除特性 | 第30-31页 |
·磷的去除特性 | 第31-32页 |
·连续式培养驯化反硝化除磷污泥 | 第32-35页 |
·COD的去除特性 | 第32-33页 |
·硝态氮的去除特性 | 第33-34页 |
·磷的去除特性 | 第34-35页 |
·稳定运行阶段A~2SBR反硝化除磷系统的性能 | 第35-39页 |
·系统的处理效果 | 第35-38页 |
·反硝化除磷菌细胞内物质(PHB和Poly-P)的染色观察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 | 第41-57页 |
·碳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 第41-46页 |
·COD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 第41-45页 |
·碳源类型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 第45-46页 |
·电子受体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6-51页 |
·不同NO_3~--N 浓度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6-49页 |
·不同类型的电子受体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9-51页 |
·低温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 第51-53页 |
·SRT 对系统除磷的影响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反硝化除磷动力学模型 | 第57-68页 |
·反硝化除磷动力学 | 第57-60页 |
·厌氧释磷动力学 | 第57-58页 |
·缺氧吸磷动力学 | 第58-60页 |
·A~2SBR 系统的动力学 | 第60-67页 |
·A~2SBR 反硝化除磷系统的物料平衡方程 | 第60-62页 |
·底物去除动力学模型 | 第62-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