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地理、土壤调查论文--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论文

辅以ETM+的MODIS影象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研究--以吴江市为例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土地利用研究的必要性第14-17页
     ·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第14-15页
     ·在我国开展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意义第15-17页
   ·土地利用的遥感动态监测第17-20页
     ·国内外遥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第17-19页
     ·国内外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进展第19-20页
   ·MODIS数据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第20-23页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与碳循环研究第23-27页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有机碳研究第23-25页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与我国稻田土壤有机碳研究第25-27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7-28页
     ·研究目的第27页
     ·研究内容第27-28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8-29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研究技术路线第29-50页
   ·研究区介绍第29-33页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第29-30页
     ·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第30-32页
     ·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第32-33页
   ·图形数据、遥感数据和仪器软件第33-47页
     ·图形数据第33页
     ·遥感数据第33-45页
     ·主要软件平台第45页
     ·数值数据第45-47页
   ·技术路线第47-50页
第三章 辅以ETM+的MODIS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研究第50-89页
   ·1984年TM影象与2005年ETM+影象分类第50-56页
     ·数据的预处理第50-52页
     ·分类体系第52页
     ·实施分类第52-53页
     ·1984年TM影象和2005年ETM+影象分类结果第53-56页
   ·辅以2005年ETM+的MODIS影象分类第56-87页
     ·MODIS数据的预处理第57-62页
     ·MODIS影象分类特征的选择第62-65页
     ·多种分类器的比较分析和分类算法的确定第65-72页
     ·不同分类器对2000年和2005年MODIS影象分类精度比较第72-78页
     ·辅以ETM+影象的MODIS分类方法第78-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四章 基于TM/ETM+MODIS影象的吴江市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第89-97页
   ·1991年和1998年TM影象土地利用分类第89-91页
   ·基于TM/ETM+影象与MODIS影象的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91-96页
     ·1984-1991年土地利用变化第91-92页
     ·1991-1998年土地利用变化第92-93页
     ·1998-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第93-95页
     ·1984-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第95-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第97-118页
   ·水稻种植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作用第97-100页
     ·2003年全国耕地质量调查吴江市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第97-98页
     ·1982年和2003年吴江市水稻土有机碳含量与分布比较第98-99页
     ·主要水稻土土种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第99-100页
   ·稻田转变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第100页
   ·不同土地利用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原因分析第100-101页
   ·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的估算方法第101-102页
   ·基于统计资料的吴江市20年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第102-104页
   ·基于遥感的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第104-117页
     ·1984-1991年土壤碳储量变化第104-108页
     ·1991-1998年土壤碳储量变化第108-112页
     ·1984-1991年土壤碳储量变化第112-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第118-122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18-120页
   ·创新之处第120-121页
   ·不足之处与改进第121页
   ·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3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及其内在矛盾
下一篇: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训练平台信号处理部分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