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引言 | 第11页 |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11-13页 |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3-16页 |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指标性成分的选择 | 第14-15页 |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代谢组学概述 | 第16-17页 |
·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页 |
·代谢组学的分析流程 | 第17-20页 |
·本文的立题依据 | 第20-22页 |
·三味檀香散的研究概况 | 第20页 |
·广枣、肉豆蔻、檀香的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流程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三味檀香散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 第24-32页 |
·三味檀香散药材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 第24-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4-25页 |
·色谱条件 | 第25-27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7-29页 |
·广枣配伍组合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1页 |
·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0页 |
·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含量分析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三味檀香散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2-48页 |
·建立大鼠血浆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HPLC分析方法 | 第32-4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动物 | 第32-33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34页 |
·动物实验设计 | 第34页 |
·色谱条件 | 第34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34-40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5页 |
·含药血浆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 第40-43页 |
·含药血浆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8页 |
·血浆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45-46页 |
·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6页 |
·檀香对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三味檀香散有效成分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48-77页 |
·组织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8-6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8-49页 |
·动物 | 第49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色谱条件 | 第49-5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50-69页 |
·檀香对复方中水溶性成分在组织分布中的影响研究 | 第69-7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9页 |
·动物 | 第69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9-70页 |
·含药组织液的制备 | 第70页 |
·色谱条件 | 第70页 |
·含药组织样品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 第70-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组织分布的研究 | 第76页 |
·三味檀香散中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组织分布与广枣-肉豆蔻的区别 | 第76-77页 |
第五章 三味檀香散体内效应物质的初步定性 | 第77-93页 |
·大鼠血浆中显著变化的成分研究 | 第77-85页 |
·含药血浆中目标成分的选取 | 第77-80页 |
·含药血浆中目标成分的药时曲线 | 第80-84页 |
·讨论 | 第84-85页 |
·三味檀香散体内效应物质的确定 | 第85-88页 |
·相关性分析确定效应物质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三位檀香散体内效应物质的定性分析 | 第88-9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88页 |
·动物 | 第88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88-89页 |
·检测条件 | 第89页 |
·实验结果 | 第89-92页 |
·讨论 | 第92-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