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桑黄深层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名词缩写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1页
 一 桑黄的研究概况第14-22页
  1 桑黄的生物学特性第14-16页
   ·桑黄的分类地位及命名第14-15页
   ·桑黄的生活习性第15-16页
  2 桑黄化学成分第16-17页
   ·多糖及蛋白聚糖第16页
   ·类黄酮及其衍生物第16-17页
   ·其它成分第17页
  3 桑黄的药用价值第17-20页
   ·抗肝纤维化作用第17-18页
   ·抗肿瘤作用第18-19页
   ·抗菌、抗炎症作用第19页
   ·抗氧化作用第19页
   ·免疫调节作用第19-20页
   ·抗突变作用第20页
   ·其它作用第20页
  4 桑黄的人工栽培与深层发酵第20-21页
   ·人工栽培第20-21页
   ·深层发酵第21页
  5 桑黄的开发前景第21-22页
 二 食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第22-24页
  1 食药用真菌液体发酵概况第22页
  2 食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特点第22-23页
  3 食药用真菌液体发酵前景第23-24页
 三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第24-30页
  1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及来源第24页
  2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分类第24-25页
  3 黄酮类化合物生理作用第25-30页
   ·抗氧化作用第25-28页
   ·抗菌抗病毒作用第28-29页
   ·雌激素样作用第29页
   ·降血糖作用第29页
   ·护肝作用第29-30页
 四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0-31页
  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页
  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菌株鉴定及优良菌株的筛选第31-48页
 一 材料与方法第31-41页
  1 材料第31-34页
   ·供试菌株第31页
   ·供试培养基第31页
   ·试剂第31-34页
  2 方法第34-41页
   ·菌丝培养及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4-35页
   ·PCR扩增第35页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及序列测定第35-36页
   ·拮抗试验第36页
   ·多糖及黄酮高产菌株的筛选第36-38页
   ·黄酮类化合物定性定量测定第38-39页
   ·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对活性氧的清除试验第39-40页
   ·体外细胞试验第40-41页
 二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1 菌株鉴定第41-42页
   ·ITS序列分析第41-42页
   ·拮抗试验第42页
  2 优良菌株的筛选第42-46页
   ·不同桑黄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第42-43页
   ·黄酮高产菌株的筛选第43-45页
   ·菌丝体粗多糖体外免疫活性第45页
   ·菌丝体乙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第45-46页
 三 讨论第46-47页
 四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桑黄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8-62页
 一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1 材料第48-49页
   ·菌株第48页
   ·试剂第48页
   ·培养基第48-49页
  2 方法第49-51页
   ·营养因子单因素筛选第49-50页
   ·非营养因子的优化(摇瓶培养)第50-51页
   ·多糖及黄酮测定第51页
 二 结果与分析第51-60页
  1 营养因子的单因素筛选第51-55页
   ·氮源筛选第52页
   ·碳源筛选第52-53页
   ·培养基优化第53-55页
  2 非营养因子的单因素筛选第55-60页
   ·初始pH的筛选第55-56页
   ·装液量的筛选第56-57页
   ·接种量的筛选第57页
   ·摇床转速的筛选第57-58页
   ·培养温度的筛选第58页
   ·PB-10菌株最佳发酵时间及各种代谢产物的代谢规律第58-60页
 三 讨论第60-61页
 四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桑黄菌丝体提取物体外活性研究第62-68页
 一 材料与方法第62页
  1 材料第62页
   ·试剂第62页
   ·材料第62页
  2 方法第62页
   ·供试样品的处理第62页
   ·总黄酮定性定量测定第62页
   ·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第62页
 二 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1 发酵不同阶段菌丝体醇提物含量及活性研究第62-64页
   ·菌丝体醇提物总黄酮含量、产量及得率第62-63页
   ·菌丝体醇提物的HPLC分析第63-64页
   ·菌丝体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第64页
  2 菌丝体醇提物不同萃取组分和热水提取物黄酮含量及活性研究第64-67页
   ·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第64-66页
   ·体外抗肿瘤活性第66-67页
 三 讨论第67页
 四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第75-83页
 附录一 试验仪器第75-76页
 附录二 测定标准曲线第76-77页
 附录三 活性氧清除试验程序第77-78页
 附录四 四菌株ITS测序结果第78-82页
 附录五 四菌株菌落及菌丝球形态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格扇艺术形式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再创造研究
下一篇:参数边界条件的Sturm-Lioville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