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IT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本人所作的工作 | 第11-12页 |
·论文的体系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IT治理概述 | 第13-29页 |
·基本内容 | 第13-16页 |
·IT治理的定义 | 第13-14页 |
·IT治理与公司治理 | 第14页 |
·IT治理与IT管理 | 第14-15页 |
·IT治理的范围 | 第15-16页 |
·IT治理的过程 | 第16页 |
·IT治理标准介绍 | 第16-21页 |
·COBIT(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 | 第17-19页 |
·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 | 第19-21页 |
·IT治理的方法论及主要产品 | 第21-27页 |
·HP的ITSM | 第21-23页 |
·Microsoft的MOF | 第23-24页 |
·CA的ESM | 第24-25页 |
·IBM的Tivoli | 第25-27页 |
·IT治理研究现状综合评价 | 第27-29页 |
第3章 IT治理结构及应用框架 | 第29-36页 |
·IT治理结构 | 第29-30页 |
·公司治理结构 | 第29页 |
·IT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 | 第29-30页 |
·CISR模型 | 第30-32页 |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IT治理模型 | 第32-36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2-33页 |
·IT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33-34页 |
·协同共治的IT治理模型 | 第34-36页 |
第4章 IT治理中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 | 第36-5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6-39页 |
·基本涵义 | 第36-37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 第37-38页 |
·基本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IT治理中多层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框架 | 第39-41页 |
·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 | 第39-40页 |
·逆向选择问题 | 第40页 |
·道德风险问题 | 第40-41页 |
·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高级管理团队与CIO | 第41-47页 |
·高级经理团队——CIO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 | 第41-42页 |
·最优风险分担及激励合同 | 第42-44页 |
·委托人与代理人共同分担IT决策及风险的治理机制 | 第44-47页 |
·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CIO与IT团队 | 第47-57页 |
·CIO与IT团队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 | 第47-48页 |
·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8-49页 |
·显性激励机制 | 第49-53页 |
·隐性激励机制 | 第53-55页 |
·IT团队的监督问题 | 第55-57页 |
第5章 IT治理案例分析 | 第57-66页 |
·IT治理典型案例 | 第57-59页 |
·IT治理的一种新模式——SOA治理 | 第59-64页 |
·提高IT治理能力的建议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6页 |
·研究前景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