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氯化锂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氯化锂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 第12-14页 |
·电解生产金属锂 | 第12-13页 |
·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13页 |
·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 第13-14页 |
·氯化锂的制备方法 | 第14-19页 |
·以矿石为原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以卤水为原料的制备方法 | 第15-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精制卤水的浓缩和冷冻除钠研究 | 第21-36页 |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试验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精制卤水的蒸发浓缩实验 | 第25-26页 |
·LiCl在水中的溶解度 | 第25页 |
·精制卤水的一次蒸发 | 第25-26页 |
·精制卤水的二次蒸发 | 第26页 |
·精制卤水、一次浓缩液、二次浓缩液密度及主要离子含量测定 | 第26页 |
·冷冻除钠实验 | 第26-32页 |
·冷冻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各组实验条件 | 第28页 |
·冷冻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29-30页 |
·理论最优化条件实验(A_3b_2C_1D_3) | 第30-31页 |
·理论最优化条件的验证实验 | 第31页 |
·调整后的最优化条件实验(A_3B_2C_2D_3) | 第31-32页 |
·蒸发和冷冻阶段LiCl收率的计算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及再生实验 | 第36-6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6页 |
·试剂 | 第36页 |
·仪器 | 第36页 |
·吸附剂Li_(1.4)A1_(0.2)Cr_(0.2)Ti_(1.6)(P0_4)_3和Li_(1.3)Al_(0.3)Ti_(1.7)(PO_4)_3 的合成 | 第36-38页 |
·LiTi_2(PO_4)_3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36-37页 |
·吸附剂Li_(1.4)A1_(0.2)Cr_(0.2)Ti_(1.6)(P0_4)_3和Li_(1.3)Al_(0.3)Ti_(1.7)(PO_4)_3 的制备过程 | 第37-38页 |
·吸附剂Li_(1.4)Al_(0.2)Cr_(0.2)Ti_(1.6)(PO_4)_3 的吸附性能测试 | 第38-43页 |
·粒径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39-42页 |
·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吸附剂Li_(1.4)Al_(0.2)Cr_(0.2)Ti_(1.6)(PO_4)_3 吸附后再生实验 | 第43-50页 |
·再生剂盐酸浓度及时间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盐酸再生后的吸附及二次再生 | 第45-47页 |
·再生剂种类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 第47-50页 |
·吸附剂Li_(1.3)Al_(0.3)Ti_(1.7)(PO_4)_3 的吸附及再生实验 | 第50-52页 |
·吸附剂Li_(1.3)Al_(0.3)Ti_(1.7)(PO_4)_3 的吸附容量测定 | 第50-51页 |
·吸附剂Li_(1.3)Al_(0.3)Ti_(1.7)(PO_4)_3 的第一次再生及吸附 | 第51页 |
·吸附剂Li_(1.3)Al_(0.3)Ti_(1.7)(PO_4)_3 的第二次再生及再吸附 | 第51-52页 |
·高纯氯化锂的制备实验 | 第52-53页 |
·吸附前后各图谱的对比 | 第53-59页 |
·所用仪器及工作参数 | 第53页 |
·吸附前后红外光谱的对比 | 第53-54页 |
·吸附前后X 衍射图谱的对比 | 第54-56页 |
·吸附前后拉曼光谱的对比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工艺流程中的各离子及产品的分析测定 | 第61-82页 |
·引言 | 第61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发射光谱法测锂、钠、钙、镁离子 | 第61-74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63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63-64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发射光谱法对Li~+的测定 | 第64-66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发射光谱法对Na~+的测定 | 第66-67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发射光谱法对Ca~(2+)的测定 | 第67-72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对Mg~(2+)的测定 | 第72-74页 |
·发射法和吸收法测定各离子的标准线性方程及灵敏度比较 | 第74页 |
·结论 | 第74页 |
·吸光光度法测硼 | 第74-76页 |
·测定原理 | 第74-7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75页 |
·测定方法 | 第75-76页 |
·电位滴定法测氯离子含量 | 第76-79页 |
·硝酸银浓度的标定 | 第76页 |
·样品LiCl 的滴定 | 第76-79页 |
·ICP 法测定杂质阳离子含量 | 第79-80页 |
·仪器及工作参数 | 第79-80页 |
·测定结果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