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页 |
一、“锦心绣口”说的生成 | 第6-13页 |
1、历时发育 | 第7-11页 |
2、共时生成 | 第11-13页 |
二、金圣叹以“锦心绣口”说为中心的文学观之分析 | 第13-33页 |
1、“锦心绣口”说在金圣叹作家创作论中的体现 | 第14-18页 |
(1) 作家的创作动机和心理——因缘生法、动心而为 | 第14-16页 |
(2) 作家的认知结构——格物、忠恕 | 第16-17页 |
(3) 作家的才情——三境 | 第17-18页 |
2、“锦心绣口”说在金圣叹文章本体论中的体现 | 第18-27页 |
(1) “锦心绣口”说在诗文文本中的实现 | 第18-20页 |
(2) “锦心绣口”说在小说戏曲文本中的实现 | 第20-27页 |
3、“锦心绣口”说在金圣叹读者鉴赏论中的体现 | 第27-33页 |
(1) 鉴赏所需的文学艺术接受能力 | 第28-31页 |
(2) 鉴赏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 | 第31-33页 |
三、金圣叹以“锦心绣口”说为中心的文学观在批评史上的影响及当下意义 | 第33-40页 |
1、金圣叹以“锦心绣口”说为中心的文学观在批评史上的影响 | 第33-36页 |
2、金圣叹以“锦心绣口”说为中心的文学观的当下意义 | 第36-40页 |
(1) 作家创作论的当下影响 | 第36-37页 |
(2) 文章本体论的当下影响 | 第37-39页 |
(3) 文学鉴赏论的当下影响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参考书目 | 第44-46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