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三叶木通种群特征及最大可持续产量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前言第13-19页
 1. 三叶木通概况第13-15页
   ·三叶木通的生物学特性第13页
   ·三叶木通的价值第13-14页
     ·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第13-14页
     ·观赏价值第14页
   ·三叶木通与近似种——关木通的种属及药性区别第14页
   ·三叶木通的资源分布第14-15页
     ·在国外及国内各地的分布情况第14-15页
     ·在陕西镇安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第15页
 2.立题依据第15-17页
   ·关木通被禁用的原因及其研究现状第15-16页
   ·"最大持续产量"的提出及其研究与应用第16-17页
 3.研究意义第17-19页
第一部分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叶表面结构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第19-22页
 1.材料和方法第19页
   ·试验材料第19页
   ·方法第19页
 2.结果与分析第19-20页
   ·叶表面显微结构第19-20页
     ·表皮细胞形状第19页
     ·叶上表皮角质膜第19-20页
     ·叶下表面细胞表面的突起第20页
     ·叶上、下表皮细胞表面的蜡质形态第20页
   ·气孔器第20页
 3.讨论第20-22页
第二部分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叶片数量特征的研究第22-34页
 1 野外调查第22页
 2 数据处理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27页
   ·不同样地叶片数量特征比较第23-25页
   ·不同年龄植株叶片数量特征比较第25-26页
   ·影响叶片的数量特征的因素分析第26-27页
 4 讨论第27-34页
第三部分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群落的多元分析和环境解释第34-39页
 1 调查方法第34页
 2 数据处理第34-35页
   ·物种重要值的计算第34页
   ·样地的聚类和排序第34-35页
   ·样地与环境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5页
 3 结果分析第35-38页
   ·三叶木通群落组成物种的重要值第35-36页
   ·聚类分析第36页
   ·PCA排序第36-37页
   ·样地与环境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7-38页
 4 讨论第38-39页
第四部分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冠层结构和光资源空间特征第39-42页
 1 野外调查第39页
 2 数据分析第39页
 3 结果第39-40页
   ·冠层第39-40页
   ·光资源第40页
 4 分析与讨论第40-42页
第五部分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种群年龄结构研究第42-48页
 1 野外调查第42页
 2 方法第42-43页
   ·年龄的确定及方程的拟合第42-43页
   ·年龄结构图、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死亡曲线的编制第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年龄结构模型第43页
   ·年龄结构图第43页
   ·生命表及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第43-47页
     ·生命表中的数据处理第43-44页
     ·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死亡曲线第44-47页
 4 结论第47-48页
第六部分 三叶木通最大可持续产量的研究及收获模型的建立第48-54页
 1 研究方法第48-50页
   ·植株干、鲜重的获得以及年龄与重量的对应第48-49页
   ·三点法的应用及模型的拟合第49-50页
 2 研究结果第50-52页
   ·植株干、鲜重的关系及应用的确定第50页
   ·三点法的应用及模型的拟合第50-51页
   ·模型检验第51页
   ·模型对于实践的指导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图版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型雷达信号处理机仿真及其实现技术研究
下一篇:柯氏音校正示波法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