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针织工艺计算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国内外针织CAD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 ·针织工艺CAD的发展需求 | 第9-10页 |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针织原料 | 第12-23页 |
| ·针织原料选择的设计思路 | 第12页 |
| ·针织原料种类 | 第12-18页 |
| ·常用原料 | 第13-15页 |
| ·新型原料 | 第15-18页 |
| ·纱线名称查询 | 第18页 |
| ·针织原料的规格及指标转换 | 第18-21页 |
| ·纱线细度的选择 | 第21-23页 |
| ·内衣类产品原料的选择 | 第21-22页 |
| ·外衣类产品原料选择 | 第22页 |
| ·运动服装类原料选择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针织织造准备工序 | 第23-32页 |
| ·针织工艺流程 | 第23页 |
| ·纬编络纱 | 第23-25页 |
| ·经编整经 | 第25-32页 |
| ·整经根数 | 第25-27页 |
| ·整经长度 | 第27-30页 |
| ·整经机生产量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纬编生产工艺计算 | 第32-62页 |
| ·织物组织结构与特性 | 第32页 |
| ·汗布的基本组织及其特性 | 第32页 |
| ·绒布的基本组织及其特性 | 第32页 |
| ·棉毛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特性 | 第32页 |
| ·计算机辅助纬编生产工艺计算思路与方法 | 第32-62页 |
| ·计算机辅助汗布工艺 | 第33-48页 |
| ·汗布织物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4-37页 |
| ·机型与机号的选定 | 第37-38页 |
| ·针筒直径的确定 | 第38-41页 |
| ·台车实际时产量的计算 | 第41-42页 |
| ·选择已知条件计算结果 | 第42-48页 |
| ·计算机辅助绒布工艺计算设计方法与过程 | 第48-56页 |
| ·绒布的纱线参数 | 第49-50页 |
| ·绒布织物工艺参数 | 第50-53页 |
| ·绒布生产的纱线用量 | 第53-56页 |
| ·绒布生产工艺其它参数的计算 | 第56页 |
| ·计算机辅助棉毛织物生产工艺计算 | 第56-62页 |
| ·棉毛织物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57-59页 |
| ·棉毛机的选定 | 第59-62页 |
|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经编工艺计算 | 第62-79页 |
| ·经编的组织结构及其特性 | 第62页 |
| ·单梳基本组织 | 第62页 |
| ·满穿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 | 第62页 |
| ·带空穿的双梳经编组织 | 第62页 |
| ·计算机辅助经编织物工艺计算的设计思路 | 第62-79页 |
| ·原料、组织结构的选择 | 第65-66页 |
| ·经编机工作针数 | 第66-69页 |
| ·经编织物参数的确定 | 第69-71页 |
| ·用纱比的确定 | 第71-72页 |
| ·经编机实际时产量 | 第72-74页 |
| ·匹布参数 | 第74-75页 |
| ·经编织物的纱线用量 | 第75-79页 |
| ·已知经纱的重量计算织物的重量及生产时间 | 第75-77页 |
| ·已知坯布重量计算生产时间和纱线的用量 | 第77-79页 |
| 第六章 计算机辅助针织服装面料计算 | 第79-90页 |
| ·针织服装生产工艺 | 第79页 |
| ·计算机辅助针织服装面料计算设计思路 | 第79-90页 |
| ·选择服装款式和成品规格 | 第80-84页 |
| ·样板 | 第84-86页 |
| ·排料示意图 | 第86页 |
| ·10件服装用料的计算 | 第86-88页 |
| ·服装与原料的计算 | 第88-9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 ·论文结论 | 第90-92页 |
| ·未来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 发表论文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