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相关市场概述 | 第5-10页 |
(一) 相关市场的概念 | 第5-6页 |
(二) 界定相关市场的重要意义 | 第6-8页 |
(三) 相关产品市场的定义 | 第8-10页 |
二、国外关于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一般理论 | 第10-26页 |
(一) 需求替代性的角度 | 第11-14页 |
1. 近似功能分析方法 | 第12页 |
2. 需求交叉弹性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3. 需求替代性分析方法的缺陷 | 第14页 |
(二) 供给替代性的角度 | 第14-16页 |
1. 市场进入的障碍 | 第15-16页 |
2. 其他市场的转产能力 | 第16页 |
(三) 界定相关产品市场的模式和要素 | 第16-18页 |
1. 提高价格 | 第17页 |
2. 购买者的反应 | 第17页 |
3. “最小市场”原则 | 第17-18页 |
(四) 确定需求替代和供给替代的相关证据 | 第18-20页 |
(五) 国外关于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典型案例 | 第20-26页 |
1. 美国的相关案例 | 第20-24页 |
2. 欧盟的相关案例 | 第24-26页 |
三、相关产品市场界定方法的发展 | 第26-36页 |
(一) 早期关于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实践 | 第26-28页 |
(二) 经济全球化对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影响分析 | 第28-31页 |
(三) 对市场界定的前景展望: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第31-33页 |
(四) 确定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原则 | 第33-36页 |
1. 有利竞争原则 | 第34页 |
2. 效率兼顾原则 | 第34-35页 |
3. 保护消费者原则 | 第35-36页 |
四、对我国《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界定的立法建议 | 第36-41页 |
(一) 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现状 | 第36-38页 |
(二) 关于我国相关市场界定的模式选择 | 第38-39页 |
(三) 对我国现行经济条件下相关市场界定的立法建议 | 第39-41页 |
1. 借鉴美国和欧盟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一般理论和实践经验 | 第39-40页 |
2. 采取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 第40页 |
3. 明确界定相关市场的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4.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扩大市场范围 | 第41页 |
结束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7-50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