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信托论文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模式研究

1 绪论第1-2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概念界定第11-14页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第11-13页
     ·REITs 运行模式第13-14页
   ·我国REITS 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4-17页
     ·我国REITs 发展现状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18-20页
2 国外 REITS 运行模式分析第20-28页
   ·美国REITS 运行模式第20-22页
     ·成立条件第20-21页
     ·运作流程第21-22页
     ·启示第22页
   ·日本REITS 运行模式第22-24页
     ·公司型REITs第23页
     ·契约型REITs第23-24页
     ·启示第24页
   ·新加坡REITS 运行模式第24-28页
     ·典型结构第25页
     ·具体细则规定第25-26页
     ·启示第26-28页
3 我国 REITS 组织形态的选择第28-34页
   ·公司型与契约型的区别第28-29页
     ·成立的法律依据不同第28页
     ·经营机制和具体运作不同第28页
     ·投资者在REITs 中的地位和体现的关系不同第28页
     ·运营最终结果不同第28-29页
   ·公司型REITS 的优势和劣势第29-30页
     ·公司型REITs 的优势第29页
     ·公司型REITs 的劣势第29-30页
   ·契约型REITS 的优势和劣势第30-32页
     ·契约型REITs 的优势第30-31页
     ·契约型REITs 的劣势第31-32页
   ·我国应选择契约型REITS第32-34页
4 我国 REITS 投资形式的选择第34-42页
   ·我国类信托式REITS 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房地产信托产品与REITs 存在本质区别第34-36页
     ·房地产信托产品存在法律障碍第36页
     ·房地产信托资金流向单一第36页
     ·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流通性问题第36页
     ·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专业化管理欠缺第36-37页
   ·我国发展信托式REITS 存在的障碍第37-38页
     ·信托业的行业地位还没有被市场确认第37页
     ·传统信托业行业定位对信托公司的影响第37页
     ·信托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局限性第37-38页
   ·基金式REITS 发展优势第38-41页
     ·基金式购买起点低,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参与第38-39页
     ·基金式符合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周期长的特点第39页
     ·基金式更容易实现规模效益第39-40页
     ·基金式REITs 实行组合投资安全性高第40页
     ·基金式REITs 流通变现能力强第40-41页
     ·基金所面临的营销问题是信托公司所不可回避第41页
   ·我国REITS 投资模式“两种模式并存,基金模式为主”第41-42页
5 我国REITS 的发行方式选择第42-47页
   ·开放式与封闭式的区别第42-43页
   ·开放式REITS 优势与劣势分析第43-44页
     ·开放式REITs 的优势第43-44页
     ·开放式REITs 的劣势第44页
   ·封闭式REITS 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第44页
   ·封闭式REITS 研究现状第44-47页
6 半开放式REITS 运行模式设计第47-55页
   ·对开放式基金制度改进第48页
     ·延长基金封闭期第48页
     ·减少申购、赎回的频率第48页
     ·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第48页
   ·具体实施规范第48-53页
     ·资产要求第49-50页
     ·投资地域要求第50-51页
     ·房地产投资业务要求第51页
     ·物业价值评估与信息披露第51-52页
     ·收益分配与税收优惠第52页
     ·基金终止的规定第52-53页
   ·半开放式REITS 的运作流程第53-55页
7 我国发展REITS 的政策建议第55-59页
   ·采用专项立法模式为我国发展REITS 创造法律环境第55页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第55-56页
   ·培育REITS 组织机构的建设,加快培养大量的机构投资者第56-57页
   ·完善人才培养和信息公开化制度第57页
   ·提高投资者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更新投资者观念第57-59页
8 结论及展望第59-61页
   ·结论第59页
   ·创新之处第59-60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架空电力线路巡检飞行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下一篇:输电线路输电容量动态增容监测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