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公务员抗命权概述 | 第12-30页 |
一、公务员抗命权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公务员抗命权的概念 | 第13-18页 |
(一) 公务员抗命权的概念 | 第13-17页 |
(二) 公务员抗命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7-18页 |
三、公务员抗命权的理论基础及实质 | 第18-22页 |
(一) 公务员抗命权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二) 公务员抗命权的实质 | 第22页 |
四、设立公务员抗命权制度的意义 | 第22-23页 |
(一) 公务员抗命权制度的设立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进步 | 第22-23页 |
(二) 公务员抗命权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的实现.. | 第23页 |
五、有关国家和地区关于公务员抗命权的立法例 | 第23-27页 |
(一) 有关公务员如何对待上级决定或命令的学说和立法 | 第23-26页 |
(二) 对以上学说和立法的评价 | 第26-27页 |
六、我国公务员抗命权制度的现状 | 第27-30页 |
(一) 我国公务员抗命权制度的成就 | 第27-28页 |
(二) 我国公务员抗命权制度的不足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公务员抗命权的适用 | 第30-48页 |
一、公务员抗命权的适用条件 | 第30-43页 |
(一) 公务员抗命权的主体 | 第30-32页 |
(二) 公务员抗命权的范围 | 第32-37页 |
(三) 公务员行使抗命权的程序 | 第37-43页 |
二、公务员抗命权的适用原则 | 第43-45页 |
(一) 重视公益原则 | 第43-45页 |
(二) 行政效率原则 | 第45页 |
(三) 程序原则 | 第45页 |
三、公务员行使或不行使抗命权应承担的责任 | 第45-48页 |
(一) 关于责任的规定及理解 | 第45-46页 |
(二) 对责任规定的简要评析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公务员抗命权和相关制度的关系 | 第48-53页 |
一、行使抗命权与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关系 | 第48-49页 |
(一) 相对地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原则 | 第48-49页 |
(二) 行使抗命权是例外 | 第49页 |
二、抗命权与行政统一性的关系 | 第49-50页 |
三、抗命权与法制统一性的关系 | 第50页 |
四、抗命权与执行纪律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五、抗命权与行政效能的关系 | 第51-53页 |
(一) 关于依法行政、行政效能本质及其关联度的分析 | 第51页 |
(二) 行使抗命权、完善决策程序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内在要求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完善公务员抗命权制度的几点思考 | 第53-58页 |
一、完善公务员抗命权立法 | 第53-54页 |
(一) 明确规定提出意见和作出答复的形式要件 | 第53页 |
(二) 明确界定“明显违法”的范围 | 第53-54页 |
(三) 明确规定可以越级提出意见 | 第54页 |
二、建立配套机制,保障权利的有效行使 | 第54-57页 |
(一) 完善对上级“错误”或“明显违法”决定或命令的报告制度 | 第55页 |
(二) 完善激励、处分机制 | 第55-57页 |
三、提高公务员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