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A县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9-22页
 一、研究缘起和背景第9-11页
 二、辍学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三、研究综述第13-18页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第18-20页
 五、研究意义第20页
 六、研究设计第20-22页
第二部分 样本县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的调查第22-28页
 一、样本县基本情况第22-23页
 二、样本县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的调查结果第23-28页
  (一) 样本县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第23-24页
  (二) 引起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调查第24-28页
第三部分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成因探析第28-42页
 一、教育因素第28-36页
  (一)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第28-30页
  (二) 教师岗位移动制度不合理第30-31页
  (三) 小学阶段教育质量不高第31-32页
  (四) 部分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太差第32-35页
  (五) 教育政策的城市取向第35-36页
 二、社会因素第36-39页
  (一) 高昂的高等教育收费超过农民投资子女教育的经济承受能力第37页
  (二) 大学生就业难致使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效价降低第37-39页
 三、法律因素第39-42页
  (一) 现行《义务教育法》在“控辍”强制力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第39-40页
  (二) 公民教育法律意识淡薄第40-42页
第四部分 预防和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思考和建议第42-60页
 一、预防和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教育思考第42-50页
  (一) 加强制度保障,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第42-44页
   1. 出台《教育投入法》第42-43页
   2. 教育政策取向应体现对农村学校的合理倾斜第43-44页
  (二)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第44-50页
   1. 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消除辍学隐患第44页
   2. 改变“城市取向”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第44-47页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第47-48页
   4. 建立合理的“控辍”奖惩机制和教师岗位流动制度第48-50页
 二、预防和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社会思考第50-55页
  (一) 改革户籍制度,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第50-51页
  (二) 规范高等教育收费机制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第51-54页
   1. 规范高等教育收费机制第51-53页
   2. 规范大学生就业制度第53-54页
  (三) 加强农村地区自身建设第54-55页
 三、预防和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法律思考第55-60页
  (一) 完善教育法制,加强执法力量第55-56页
   1. 加强《义务教育法》的“控辍”强制力第55-56页
   2. 加强执法力量第56页
  (二) 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第56-60页
   1. 加强法制宣传,明确政府“控辍”责任第56-57页
   2. 完善制度建设,依法预防和控制学生辍学第57-58页
   3. 以经济利益驱动农民自愿执行《义务教育法》第58-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69页
后记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文人书信体文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DSP的直接电流控制电压型整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