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文章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概观 | 第12-25页 |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理论溯源 | 第12-18页 |
·创新和科技创新 | 第12-13页 |
·国家(区域)创新系统 | 第13-16页 |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 第16页 |
·国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研究促进区域发展的理论 | 第16-18页 |
·国内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功能的角度研究 | 第18-20页 |
·以特定区域为背景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 第20-22页 |
·从其他角度出发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机制 | 第25-40页 |
·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协同学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以协同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可行性 | 第26-30页 |
·后发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运作机制 | 第30-39页 |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协同运作条件 | 第30-34页 |
·后发地区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34-36页 |
·后发地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两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效果对比分析 | 第40-50页 |
·两广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对比 | 第40-44页 |
·两广科技统计数据的来源和依据 | 第40-41页 |
·两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对比 | 第41-44页 |
·两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效果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发展和完善后发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