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河涌磷污染及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广州市河涌概况 | 第10页 |
| ·广州市河涌水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广州市河涌磷(P)污染及危害 | 第11-13页 |
| ·磷的存在形式 | 第11页 |
| ·磷的来源 | 第11页 |
| ·磷污染危害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国内外对污染水体P污染的研究 | 第14-16页 |
| ·对水体P与富营养化关系的研究 | 第16-18页 |
| ·对水体P污染相关治理技术的研究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广州市河涌磷污染现状研究 | 第24-33页 |
| ·前言 | 第24-2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 ·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25-26页 |
| ·样品分析 | 第26-27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7-31页 |
| ·河涌上覆水总磷污染及评价 | 第27-28页 |
| ·河涌上覆水磷形态分布特征 | 第28页 |
| ·河涌底泥间隙水磷形态分布特征 | 第28-29页 |
| ·河涌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 ·河涌悬浮物磷形态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河涌底泥—上覆水磷平衡特性研究 | 第33-47页 |
| ·前言 | 第33-3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6页 |
| ·材料及装置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6-45页 |
| ·温度 | 第36-37页 |
| ·pH | 第37-38页 |
| ·DO | 第38-39页 |
| ·微生物控制 | 第39-40页 |
| ·扰动 | 第40-42页 |
| ·外源磷 | 第42-43页 |
| ·底泥中磷的形态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粘土矿物材料对水中磷的吸附研究 | 第47-57页 |
| ·前言 | 第47-4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9-50页 |
| ·材料 | 第49-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0-55页 |
| ·吸附平衡 | 第50-52页 |
| ·吸附热力学计算 | 第52-53页 |
| ·pH的影响 | 第53-55页 |
| ·粒径的影响 | 第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改性凹凸棒粘土对水中磷的吸附研究 | 第57-73页 |
| ·前言 | 第57-5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 ·材料 | 第59-60页 |
| ·对样品的表征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61-72页 |
| ·表征结果 | 第61-64页 |
| ·PO_4~(3-)吸附平衡 | 第64-66页 |
| ·pH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67-69页 |
| ·解吸 | 第69-70页 |
| ·选择性吸附 | 第70-71页 |
| ·凹凸棒粘土在水处理行业的应用前景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覆盖法控制河涌底泥磷释放研究 | 第73-84页 |
| ·前言 | 第73-7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4-76页 |
|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 ·实验装置 | 第75页 |
|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 ·分析方法 | 第76页 |
| ·结果 | 第76-79页 |
| ·不同覆盖材料对磷释放的抑制效果 | 第76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 ·覆盖材料用量的影响 | 第77页 |
| ·覆盖材料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77-79页 |
| ·讨论 | 第79-83页 |
| ·覆盖材料对磷释放的抑制效果 | 第79-80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80页 |
| ·覆盖材料用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控制磷释放的机理 | 第81-82页 |
| ·覆盖材料中的重金属对对底泥及区域土壤的影响 | 第82-83页 |
| ·研究展望 | 第83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第七章 广州河涌磷污染控制对策及控制措施研究 | 第84-93页 |
| ·河涌截污 | 第84页 |
|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 第84-85页 |
| ·底泥疏浚 | 第85-86页 |
| ·底泥覆盖 | 第86-87页 |
| ·引水冲污 | 第87页 |
| ·人工曝气复氧 | 第87-88页 |
| ·生态修复 | 第88-93页 |
| 结论 | 第93-95页 |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108-109页 |
| 声明 | 第109-110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