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4页 |
| ·材料 | 第13-16页 |
| ·病毒及抗体 | 第13页 |
| ·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 ·SDS-RAGE所用试剂及溶液 | 第14页 |
| ·DNA提取及酶切分析所用试剂及溶液 | 第14-15页 |
| ·PCR及感受态制备所用试剂及溶液 | 第15-16页 |
| ·其它试剂及溶液 | 第16页 |
| ·方法 | 第16-24页 |
| ·对鸭胚接种 | 第16页 |
| ·对蛋鸡接种 | 第16页 |
| ·不同EDSV毒株的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 第16-17页 |
| ·病毒的增殖 | 第17页 |
| ·病毒的初步提纯 | 第17页 |
| ·病毒的进一步纯化 | 第17页 |
| ·SDS-RAGE | 第17-18页 |
| ·病毒核酸提取 | 第18页 |
| ·核酸纯度与含量检测 | 第18-19页 |
| ·病毒核酸的单酶切分析 | 第19页 |
| ·n 核酸单酶切片段分子量计算 | 第19页 |
| ·病毒核酸双酶切分析 | 第19页 |
| ·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9-20页 |
| ·PCR扩增pⅧ基因 | 第20页 |
|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20-21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1页 |
| ·连接 | 第21页 |
| ·转化平板的制备 | 第21页 |
| ·转化 | 第21-22页 |
| ·重组质粒的小量制备 | 第22页 |
| ·重组质粒的大量制备 | 第22-23页 |
| ·重组质粒PCR鉴定 | 第23页 |
|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 | 第23页 |
| ·pⅧ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序列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8页 |
| ·EDSV不同毒株生物学特性 | 第24-25页 |
| ·对鸭胚的接种 | 第24页 |
| ·蛋鸡接种 EDSV后在体内的分布 | 第24页 |
| ·不同EDSV毒株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应用抗血清对不同EDSV毒株进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试验结果见表5: | 第24-25页 |
| ·EDSV病毒蛋白的多肤分析 | 第25-27页 |
| ·EDSV不同毒株蛋白比较 | 第25-27页 |
| · | 第27-31页 |
| ·病毒核酸提取 | 第27页 |
| ·病毒核酸纯度与含量检测 | 第27页 |
| ·病毒核酸的单酶切分析 | 第27-30页 |
| ·病毒核酸双酶切分析 | 第30-31页 |
| · | 第31-38页 |
| ·I PCR产物检测 | 第31-32页 |
| ·连接鉴定 | 第32-33页 |
| ·重组克隆质粒的PCR鉴定 | 第33页 |
| ·重组克隆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3-34页 |
| ·序列测定 | 第34-35页 |
| ·EDSV河北株pⅧ基因与其它腺病毒pⅧ基因核㈤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第35-36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38页 |
| 4讨论 | 第38-42页 |
| ·EDSV的蛋白多肽 | 第38页 |
| ·EDSV核酸的酶切 | 第38-39页 |
| ·pⅧ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39-42页 |
| 5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锗业在线 | 第4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