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6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2-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国外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22-24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22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4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2章 虚拟企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26-40页 |
·组织理论 | 第26-30页 |
·组织理论发展综述 | 第26页 |
·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 第26-28页 |
·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趋势 | 第28-30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0-32页 |
·交易费用理论的概念 | 第30页 |
·交易费用的变化与虚拟企业 | 第30-32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32-34页 |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 第34-36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 第34-35页 |
·企业核心能力与虚拟企业 | 第35-36页 |
·合作竞争战略理论 | 第36-39页 |
·企业合作 | 第36-37页 |
·共谋战略 | 第37页 |
·战略联盟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分析 | 第40-73页 |
·虚拟企业的内涵、特征及类型 | 第40-52页 |
·虚拟企业内涵的界定 | 第40-42页 |
·虚拟企业的基本特征 | 第42-45页 |
·虚拟企业的分类 | 第45-48页 |
·虚拟企业的支持系统 | 第48-52页 |
·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分析 | 第52-72页 |
·虚拟企业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虚拟企业的性质分析 | 第54-61页 |
·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比较分析 | 第61-66页 |
·虚拟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 第66-68页 |
·虚拟企业的复杂性分析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组织流程 | 第73-86页 |
·机遇识别阶段 | 第73-74页 |
·组建阶段 | 第74-84页 |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74-84页 |
·虚拟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 | 第84页 |
·运作阶段 | 第84-85页 |
·解体阶段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 | 第86-105页 |
·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 | 第86-89页 |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 第86-87页 |
·未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具体形式 | 第87-89页 |
·虚拟企业的组织要素 | 第89-91页 |
·虚拟企业组织模式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 第91-92页 |
·虚拟企业组织模式设计 | 第92-104页 |
·合作联盟组织模式 | 第93-95页 |
·核心联盟组织模式 | 第95-97页 |
·价值联盟组织模式 | 第97-99页 |
·链状组织模式 | 第99-101页 |
·网状组织模式 | 第101-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研究 | 第105-133页 |
·虚拟企业运行机制的界定及内容 | 第105-107页 |
·虚拟企业的合作信任机制 | 第107-111页 |
·基于信任的合作是虚拟企业的内涵 | 第107-108页 |
·合作信任机制的建立 | 第108-111页 |
·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 | 第111-113页 |
·虚拟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 第113-116页 |
·内部约束机制 | 第114-116页 |
·外部约束机制 | 第116页 |
·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机制 | 第116-126页 |
·虚拟企业利益分配原则 | 第117-121页 |
·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模型 | 第121-126页 |
·文化塑造机制 | 第126-132页 |
·虚拟企业的文化特征 | 第127-128页 |
·虚拟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8-129页 |
·虚拟企业文化的创新研究 | 第129-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7章 虚拟企业的风险管理 | 第133-145页 |
·虚拟企业风险内涵 | 第133页 |
·虚拟企业风险分类 | 第133-135页 |
·虚拟企业风险识别与诱因分析 | 第135-137页 |
·外生风险识别与诱因分析 | 第135-136页 |
·内生风险识别与诱因分析 | 第136-137页 |
·比较常见的其他重要风险识别与诱因分析 | 第137页 |
·虚拟企业风险衡量与评估 | 第137-143页 |
·虚拟企业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8章 我国发展虚拟企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 第145-157页 |
·我国虚拟企业组织发展现状 | 第145页 |
·我国虚拟企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5-148页 |
·我国发展虚拟企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 第148-155页 |
·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培育和扶持虚拟企业的发展 | 第148-152页 |
·企业应转变观念以适应虚拟企业这种新型的组织模式 | 第152-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结论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个人简历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