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2-16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第2章 股权战略联盟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 ·股权战略联盟概念的界定及类型 | 第16-17页 |
| ·战略联盟研究的理论解释 | 第17-20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7-18页 |
| ·资源依附理论 | 第18-20页 |
| ·博弈论 | 第20页 |
| ·股权式战略联盟与契约式战略联盟的比较分析 | 第20-24页 |
| ·股权式联盟与契约式联盟的区别 | 第20-22页 |
| ·股权式联盟与契约式联盟的联系 | 第22-24页 |
| 第3章 我国银行业股权战略联盟的方式选择 | 第24-34页 |
| ·联盟方式一:中外合资银行 | 第24-27页 |
| ·合资银行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 ·中外合资银行的最新发展动态 | 第25-26页 |
| ·中外合资银行的制度约束分析 | 第26-27页 |
| ·联盟方式二: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 | 第27-34页 |
| ·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现状 | 第27-29页 |
| ·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实例分析——上海银行 | 第29-34页 |
| 第4章 我国银行业股权战略联盟的障碍分析 | 第34-47页 |
| ·联盟内部成员的差异性分析 | 第34-39页 |
| ·合作伙伴的差异性对联盟的影响 | 第34-36页 |
| ·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联盟控股权转移风险分析 | 第39-47页 |
| ·股权过度分散是造成部分中资银行控股权转移风险的重要原因 | 第40-41页 |
| ·控制权租金是造成中资银行控股权转移风险的关键因素 | 第41-44页 |
| ·中资银行控股权转移风险的防范 | 第44-47页 |
| 第5章 我国银行业股权战略联盟的管理与控制 | 第47-58页 |
| ·联盟管理模型:联盟战略—结构—文化—机制—监管 | 第47-49页 |
| ·联盟的组织结构 | 第49-50页 |
| ·组织机构的调整 | 第49-50页 |
| ·组建有效的联盟管理部门 | 第50页 |
| ·联盟的经营理念 | 第50-51页 |
| ·联盟的机制建设 | 第51-55页 |
| ·联盟的信任机制 | 第51-52页 |
| ·联盟的学习机制 | 第52-53页 |
| ·联盟的保护机制 | 第53-55页 |
| ·联盟的监管框架 | 第55-58页 |
| ·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 第55页 |
| ·风险监管问题 | 第55-56页 |
| ·与外资银行母国的联合监管 | 第56页 |
| ·加强监管部门建设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