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1 玉米丝黑穗病研究进展 | 第9-22页 |
| ·玉米丝黑穗病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 | 第9-10页 |
|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 | 第10-11页 |
| ·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 ·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发生规律与侵染循环 | 第11-12页 |
|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控 | 第12-13页 |
| ·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 | 第13-14页 |
| ·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一些细胞学研究 | 第14-15页 |
| ·玉米丝黑穗病的鉴定方法 | 第15页 |
|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分析 | 第15-17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在研究病菌生理分化方面的应用 | 第17-21页 |
| ·同工酶技术在研究病菌生理分化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研究病菌生理分化方面的应用 | 第18-2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2 中国玉米丝黑穗病菌鉴别寄主鉴定技术 | 第22-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 ·玉米丝黑穗病的鉴别寄主鉴定结果 | 第23-27页 |
| 3 中国玉米丝黑穗病菌的RAPD分析 | 第27-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30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 ·试验试剂 | 第30-32页 |
| ·RAPD反应所需材料 | 第32-33页 |
| ·丝黑穗病菌冬孢子基因组DNA的获取 | 第33-34页 |
| ·RAPD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 ·产物检测 | 第35-36页 |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 ·玉米、高粱丝黑穗病菌冬孢子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第36页 |
| ·优化后的RAPD反应的适宜条件 | 第36-37页 |
| ·RAPD扩增结果与分析 | 第37-48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鉴别寄主分析方法 | 第48页 |
| ·RAPD技术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 ·玉米丝黑穗病菌鉴别寄主分析方法与RAPD分析方法鉴定结果比较 | 第49-50页 |
| ·丝黑穗病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 | 第50页 |
| ·结合两种方法大规模鉴定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情况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