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电堆的智能旋翼高效驱动机构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图表清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 第13-21页 |
| ·智能旋翼的类型 | 第13-15页 |
| ·智能旋翼驱动机构 | 第15-21页 |
| ·国内的研究情况 | 第21页 |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压电材料及其有限元方程 | 第22-34页 |
| ·压电材料的压电性 | 第22-25页 |
| ·概述 | 第22-23页 |
| ·压电陶瓷的几个重要参数[4][5] | 第23-25页 |
| ·压电材料的压电方程 | 第25-26页 |
| ·压电材料微单元压电方程 | 第26-27页 |
| ·压电单元相关函数 | 第27-28页 |
| ·压电单元位移函数和应变函数的推导 | 第27-28页 |
| ·压电单元电势与电场强度的推导 | 第28页 |
| ·压电单元机电耦合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 第28-31页 |
| ·推导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 ·压电单元动能的推导 | 第29页 |
| ·压电单元势能的推导 | 第29-30页 |
| ·非有势广义力所作的虚功 | 第30-31页 |
| ·算例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推挽式双X 驱动器的模型设计与分析 | 第34-54页 |
| ·智能旋翼驱动器的性能特点 | 第34-35页 |
| ·X-驱动器工作基理 | 第35-38页 |
| ·三角形放大原理 | 第35-37页 |
| ·X-结构放大原理 | 第37-38页 |
| ·推挽式双X 驱动器工作基理 | 第38-42页 |
| ·推挽式双X 驱动器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42-50页 |
| ·推挽式双X 驱动器的输出功分析 | 第50-52页 |
| ·基于推挽式双X 驱动器的主动后缘附翼旋翼 | 第52-53页 |
| ·算例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带后缘附翼旋翼气弹动力学模型 | 第54-69页 |
| ·翼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 | 第54-56页 |
| ·气动升力 | 第54-55页 |
| ·气动力矩 | 第55-56页 |
| ·后缘附翼翼型的非定常气动模型 | 第56-60页 |
| ·不可压流模型 | 第56-58页 |
| ·频域模型 | 第56-57页 |
| ·时域模型 | 第57-58页 |
| ·亚音速可压流模型 | 第58-60页 |
| ·算例 | 第60-69页 |
| 第五章 推挽式双X 驱动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 第69-78页 |
| ·推挽式双X 驱动器的CAD 设计与分析 | 第69-70页 |
| ·推挽式双X 驱动器的原理性试验 | 第70-78页 |
| ·试验装置 | 第70-72页 |
| ·压电堆性能试验 | 第72-74页 |
| ·推挽式双X 驱动器的原理性试验 | 第74-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本文结论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发表论文 | 第84-85页 |
| 附录 设计图纸 | 第85-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