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创新理论综述 | 第10-16页 |
·国外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2页 |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理论的脉络与亮点 | 第12-14页 |
·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 第14-1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研究方法及新意 | 第16-18页 |
第2章 吉利集团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18-24页 |
·吉利集团的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吉利集团进入汽车行业的动机与起点 | 第19-20页 |
·吉利集团进入汽车行业的动机 | 第19页 |
·吉利集团进入汽车行业的起点 | 第19-20页 |
·吉利汽车集团的现状 | 第20-24页 |
·吉利集团的财务情况 | 第20-21页 |
·吉利集团的营销体系 | 第21页 |
·吉利集团的技术研发及其成果 | 第21-22页 |
·吉利集团的生产能力 | 第22页 |
·吉利集团的人才体系 | 第22页 |
·吉利集团未来十年的规划蓝图 | 第22-24页 |
第3章 吉利集团的自主创新 | 第24-41页 |
·吉利集团自主创新的制胜法宝──自主创新精神 | 第24-27页 |
·企业家预期 | 第24-26页 |
·创新文化 | 第26页 |
·自主创新的动力支持 | 第26-27页 |
·吉利集团持续竞争力的来源──自主创新上升为创新战略 | 第27-35页 |
·自主创新上升为战略的第一阶段 | 第28页 |
·自主创新上升为战略的第二阶段 | 第28-29页 |
·自主创新上升为战略的第三阶段 | 第29-35页 |
·吉利与奇瑞在创新上的比较 | 第35-41页 |
·吉利与奇瑞在起点上的比较 | 第35-36页 |
·吉利与奇瑞在研发技术成果上的比较 | 第36页 |
·吉利与奇瑞在市场定位上的比较 | 第36-37页 |
·吉利与奇瑞在出口战略上的比较 | 第37页 |
·吉利与奇瑞在合资合作上的比较 | 第37-39页 |
·吉利与奇瑞在人才战略上的比较 | 第39页 |
·自主创新思想是先导 | 第39-41页 |
第4章 对我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思考 | 第41-57页 |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 第41-44页 |
·企业是科技研究开发的主体 | 第41-42页 |
·企业是创新活动实施的主体 | 第42-43页 |
·企业是实现研究成果转化的主体 | 第43-44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 | 第44-53页 |
·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 第44-49页 |
·进行自主创新企业需具备合格的内部条件 | 第49-52页 |
·企业持续竞争力来源于创新战略的形成 | 第52-53页 |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要点 | 第53-55页 |
·战略前提──树立创新观念 | 第53-54页 |
·战略基点──提高创新能力 | 第54-55页 |
·战略重点──培养创新人才 | 第55页 |
·本文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的思考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