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关键词 | 第4页 |
引言 | 第4-5页 |
一、法律程序的概念辨析 | 第5-7页 |
(一) 法律程序的概念 | 第5页 |
(二) 法律程序与法律实体 | 第5-6页 |
(三) 法律程序与诉讼程序 | 第6-7页 |
二、法律程序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 | 第7-17页 |
(一) 法律程序的价值 | 第7-12页 |
1.法律程序的外在价值 | 第8-9页 |
2.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 | 第9-12页 |
(二) 程序价值理论模式的选择 | 第12-17页 |
1.工具性价值理论 | 第13-15页 |
2.程序本位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3.两种价值理论的比较 | 第16页 |
4.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对法律程序的价值模式的选择 | 第16-17页 |
三、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中法律程序建设出现的误区 | 第17-24页 |
(一) 法律程序建设出现误区的基本形式 | 第18页 |
(二) 法律程序建设出现误区的具体表现 | 第18-24页 |
1.在诉讼程序中的表现 | 第18-22页 |
2.在选举程序中的表现 | 第22页 |
3.在行政执法程序中的表现 | 第22-24页 |
四、法律程序对法治社会的功能 | 第24-28页 |
(一) 法律程序对法治内部的功能 | 第24-26页 |
1.法律程序有利于法治价值目标的实现 | 第24页 |
2.法律程序有利于推动法律权威的树立 | 第24-25页 |
3.法律程序有利于实现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平衡 | 第25页 |
4.法律程序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法治意识水平 | 第25-26页 |
5.法律程序有利于拓宽法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丰富法学研究的内容 | 第26页 |
(二) 法律程序对法治外部的功能 | 第26-28页 |
1.法律程序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 第26-27页 |
2.法律程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 第27页 |
3.法律程序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文明的进程 | 第27-28页 |
结束语 | 第28页 |
英文摘要、关键词 | 第28-29页 |
注释、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33-34页 |
后记 | 第34-35页 |